美國 公司債 入門 / 債券&債券ETF&債券基金比較 / 債券專有名詞整理

美國 公司債 入門 / 債券&債券ETF&債券基金比較 / 債券專有名詞整理

美股入門

2022年,美國公債、公司債跌出了甜甜價,許多金融機構開始推銷債券(一方面也是因為股票一直跌)。但是大家做股票做習慣了,對債券(Bond)反而陌生。

但如果你喜歡「投資了就放著不管」,那債券就非常適合你。你完全可以挑個好公司的債券後買了就不管它,每年領錢就好

這篇文章,我會講解 美國 公司債 是 什麼,以及債券 怎麼 買等注意事項,也會幫大家比較債券、債券ETF及債券型基金的差異。

美國 公司債,就是美國公司發行的借據

人跟人之間借錢要開借據,上面會標明「借多少錢、利息算多少、什麼時候還」等資訊。而債券,則是法人發行的借據。這邊的法人是指各國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公司行號等等。而美國 公司債,就是美國公司發行的借據。

所以債券也跟借據一樣,會標明「借多少錢」、「利率多少(也就是票面利息)」、「什麼時候還(也就是到期日)」等資訊。

也因為債券是法人發行的借據,所以,它有個超大的好處….

投資 美國 公司債 的好處:只要公司不倒債,收益就100%保證(不計匯率)。只要公司好,買了就不用管他了

這是 美國 公司債 最誘人的地方 :只要發行方不倒債,收益就100%保證。

倒債,是公司最後的選擇。你想想,如果我今天去跟朋友借錢,年息5%,朋友看在多年交情份上借了我,結果我卻倒債不還了。之後如果我還想再跟朋友借錢(先別說朋友會生氣的問題),就得拉高年息才行。

公司也是,公司如果倒債不還,那以後要籌錢就要付更高的成本,因為它信用不好。所以,倒債通常是公司最後的選擇。

也因此,當你挑中好公司的債券(比方說蘋果公司債)後,完全可以丟著不管。買股票不行,股價會隨著經濟好壞而漲跌,就算是蘋果這種好公司也一樣。只要是買股票,你完全有可能買在高點,然後當經濟衰退時被套牢;債券卻不用擔心,就算經濟衰退,只要蘋果不倒債,你仍然可以高枕無憂,收益100%保證。

但100%的收益保證也就代表它收益有上限,這也是跟股票最大的不同….

持有債券獲利有限但虧損也有限,持有股票獲利無限但也可能歸零

如果我今天想開居酒屋錢卻不夠,我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到處跟人借錢,一個是請別人投資我當股東。跟別人借錢,還錢的壓力在我身上,不管居酒屋生意如何,就算居酒屋生意後來失敗了,也得把廚房的設備、桌椅等東西賣一賣,還給債主們;

持有公司債也是這樣,如果公司破產清算了,債主們也可能拿回部份本金。

但如果是請別人投資我,我就沒有還錢的壓力了。居酒屋生意好壞都是所有股東一起承擔,生意好,大家一起分紅;生意差,大家一起賠錢。

這樣聽來投資債券好像不錯?不一定。如果我是商業天才呢?如果我能把居酒屋變成國際連鎖店、每家店都大排長龍呢?這樣的話,借我錢的人就只能拿回當初那些錢;當股東的人卻能共享榮耀、一起吃好穿好。

下面,就是投資債券跟投資股票的優缺點:

投資債券投資股票
優點只要發行方不倒債,獲利就100%保證;就算發行方破產也能多少拿回些錢獲利潛力無限,如果我能當特斯拉的早期股東,那可能獲利100倍
缺點獲利有限。如果我早期是借錢給特斯拉、而不是當它股東,那特斯拉不管發展多好我都只能拿回本金和利息。如果今天不是投資到特斯拉而是鳥公司,那公司破產我的股票也變壁紙。
配息債息是公司成本的一部份,只要公司不違約,配息也是保證收入。股息是公司獲利的一部份,如果公司獲利不好,可以不發股息。
百舜整理

也因為債券跟股票大不相同,債息也跟我們習慣的股息不太一樣…

債息vs. 股息:債息有保障,股息沒有

債息(也就是債券的配息)是公司經營的成本,畢竟借了錢就是要還,所以計算獲利時,得先扣掉債主們的債息,剩下的才是獲利,整個順序就如下圖:

(延伸閱讀:營收、銷貨淨額、營業利潤、毛利、淨利是什麼意思?毛利率、營業利潤率要怎麼解讀?這篇文章告訴你

股息,是獲利的一部份。沒有任何一間公司敢保證配多少股息。所有配股息紀錄良好的公司,都只是紀錄好而已,哪天萬一它本業出問題,那它可以不配股息,頂多被股東們罵、股價下跌,不會怎樣;

債息卻不是,如果公司該付債息時不付錢,就是信用有瑕疵,之後再發債就得用更高的利息來吸引人了。

美國 公司債 殖利率 和 票面利率的差:。票面利率代表每年現金流,殖利率才算進買賣價差

因為債券到期,公司都會還你100塊。這邊的100塊是指「每單位100塊」,你買10個單位,它到期就還你1000塊,買100個單位,到期就還10,000塊。

債券只要發行方不倒債,到期都會還你每單位100塊,但卻不一定賣你一百塊(也就是不一定用100塊發行債券)。也就是說,你可能借它90塊,到期對方還你100塊;也可能你借它105塊,到期對方還你100塊。

你說,借105塊怎麼可以只還100塊!?嗯,但對方可能跟你借三年、給你年息5%啊,如果你借它105塊,對方每年付你5塊錢利息、持續付三年,總共利息付給你15塊,到期又還你100塊,那你不是還賺了10塊錢?又或者,你可能用90塊買進債券,到期時公司還你100塊,那你也賺了10塊錢的價差(專有名詞叫做資本利得)。

所以,買債券的報酬率分成兩種:票面利率&殖利率(Yield)。票面利率就是每年會配給你的利息,殖利率則是算進買賣價差後折現到每年的年化複利報酬。

這兩個名詞間的區別千萬要搞清楚。之前有朋友問我:2022年債券跌這麼多,美國公債殖利率都有4.45%。那如果我有3,000萬,我全部買美國公債的話不就每年賺130萬?也太好了吧!

這是錯的。像美國公債雖然殖利率在2022年有到4.45%,但它的票面利率只有2%或者3%。所以在到期之前,每年只能領2~3%的配息,離想像中的「每年賺130萬」差很遠,頂多每年領60~90萬。所以,如果看著殖利率4.45%,以為買進後每年都能領到4.45%的獲利,這是錯的在持有債券期間,其實只能領到2%的年配息,要等到債券到期(或者賣掉),才能領剩下的資本利得收益!這要特別留意。

當然,美國倒債的機率非常非常低。只是當規劃退休生活、或者未來現金流時,要參考的絕對是票面利率,剩下的資本利得只能在賣掉或者到期時算入。

再來,買債券時也要注意配息的金額計算。債券有個名詞叫「面額」,是指「到期能拿回來的錢」,不是「總共付出去的錢」。

前面提過,債券到期每單位都還你100塊,但你可能需要付出110塊。如果我花11,000美金,買10,000塊的債券,那「面額 = 10,000」,「總共付出去的錢 = 11,000」。

這11,000可能是含了手續費的報價,也可能含了前手息(後面名詞解釋列表裡面有),總之,你付出11,000,不代表能拿回11,000。能拿回多少要看「面額」。每年領到的配息也是依「面額」計算。

如果我花11,000美金,買10,000塊的債券,票面利率5%,那每年能領到的利息是「5% x 10,000 = 500」,而不是「5% x 11,000 = 550」,這要特別留意,別錯估了每年能收到的利息。

而如果你擔心某間公司會不會倒,那可以這樣判斷…

如何判斷 美國 公司債 風險?如果公司還在提高股息,就不容易倒債

因為債息是成本,股息是獲利的一部份。如果公司還能調高股息,那表示它(至少目前)不容易倒

什麼時候公司會倒?現金不夠用的時候。當老闆四處借錢也付不了薪水和房租,那就只有關門。所以,公司可能有賺錢但仍然倒閉,因為公司簽的合約可能明年才付款,但公司今年現金卻不夠用了。

但,股息是公司獲利的一部份,而且是現金。所以當公司願意拿現金配給股東,表示至少它現金還夠用。不夠用就根本不會拿現金配給股東了。所以,如果你覺得某間公司債券不錯,或者你的債券最近暴跌,讓你擔心它會不會倒,那可以參考它近期的股息配息紀錄。

查詢配息紀錄可以用那斯達克證交所的網站,在上方輸入股票代碼就好。那查詢美國公司債呢?你要先知道它的ISIN Code…

美國 公司債 查詢 :用ISIN Code輸入網站就好

美國 公司債 跟 美國 股票 有個最大的不同,同一家公司的公司債可能有好多種。一家公司頂多發行三種股票,像是A股、B股、C股;卻可能發行十種以上的債券,有不同的到期日、不同的配息率等等,非常多種。為了明確區分誰是誰,我們需要債券的ISIN Code。

債券的ISIN Code就是債券的身分證字號,只要知道這檔債券的ISIN Code,就可以輸入網站查詢 美國 公司債 的走勢圖 等等資料。像是Cbond這個網站

美國 公司債 走勢:用Cbond網站查詢

比方說我要查蘋果公司債的走勢圖,它的ISIN Code是US037833CH12,我只要打開Cbond網站,在上方輸入ISIN Code(圖一),往下滑,就可以看到它的價格走勢圖(圖二)

圖一
圖二

不過,如果不付費的話,只能看到走勢圖,不能看到詳細價格。我是覺得還好,因為 美國 公司債 價格 跟股票價格的邏輯很不同…

美國 公司債 價格,沒有集中報價,網路上看到的價格不一定能成交

常有朋友問:「我掛90塊想買債券,在網站上看到價格明明有碰到,為什麼我就沒有買到呢?」因為債券的交易過程有點像房地產。

債券跟股票不一樣,股票有集中交易所(像台灣就是台灣證交所),買賣股票都是透過證交所,價格一致;債券卻沒有,債券是雙方談好價格就成交了,跟房地產很像。你看中一間房子,實價登錄查到隔壁一坪賣60萬,結果屋主就是要賣你一坪70萬,你只能氣噗噗,也沒別的辦法。

為什麼債券價格大部份還是用談的、沒有集中交易所呢?我認為這是因為債券的流動性低,因為債券種類太多,而且大部份債券持有人又喜歡抱到到期,不像股票一樣喜歡買低賣高。不同到期日、不同配息的債券不能互相買賣所以交易同一種規格債券的人要比交易同一種股票的人少

既然價格是用談的,那就會牽扯到很多因素,像是買的規模。這跟買魚買菜差不多,中盤商買菜跟我去買菜成本就是有差。所以,大型金融機構拿債券一般來說比較划算(人家一買買一百億,總比買十億的划算吧?)

而不管是Bloomberg、Cbond或任何網站上的報價,它報的也只是其中一筆交易(可能是最大的那筆)的報價,不是所有交易的報價。可能最大一筆交易成交在90塊,但第二大的成交在92塊、第三大的成交在94塊。而你的掛單可能被放到第三大的那筆,就沒有成交了。

美國 公司債 價格,一般來說,券商報價比銀行好

也因為債券成交過程像房地產、沒有集中報價,所以不同券商、不同銀行的報價會有差異,所以要貨比三家。

但要比的不是手續費,而是含進手續費後的報價。比方說,同樣一檔債券,A券商報價96塊,內含手續費2%;B銀行報價97塊,內含手續費1%,那當然是A券商划算(如果對方手續費都外加不內含,那可以請對方算好內含手續費後的報價給你,客戶最大嘛)。

這牽扯到各家機構報價規則的不同。有的券商報價只含手續費,沒有含交易室成本等雜費,所以它可能手續費看起來高,但實際上已經包含了所有雜費

而一般來說,在台灣,券商的債券報價會比銀行好,這是因為法規有差異。券商是受託買賣,意思是,券商只是收到你的需求後向國外買個債券再賣給你,它賺個轉手的手續費而已。

銀行不是,在銀行買債券簽的是信託合約,銀行需要基於信託合約,盡「善良管理人」義務。要進行商品審查等流程。所以,在券商,只要能公開交易的債券大多能買到;在銀行,只能買銀行核准的那幾種。而也因為銀行要盡「善良管理人」義務,所以銀行的債券報價中多半除了手續費外,還會加上信託保管費,就比銀行貴了。

總之,買債券時要貨比三家很正常,但要比的不是手續費,而是含進手續費的報價,這才是我們真正的成本喔

而因為「債券流動性不好」,所以更要選擇大公司的債券…

債券價格因為流動性差,發生意外價格會跳空下跌。買公司債請務必挑選大公司、好公司

前幾年景氣好、利率低的時候,有人喜歡高收益債(也就是評價差、利息好的公司債)。他們心想,每年穩穩的十幾%利息可以領,不好嗎?公司的現金流量看起來也沒多大問題啊?

然後,2020新冠疫情來了,許多高收益債直接掉50%。為什麼會如此?又是因為「債券流動性不好」的關係。如果你習慣做股票,就想像一檔成交量超級低的小股票然後出意外吧,就差不多是那種情景。

所以,為了避免中槍、原本期望的穩健報酬一夜變成惡夢,最好還是挑選大公司、評等好的債券為主。那,什麼叫「評等好」的公司呢?

用信用評等挑出好公司

「信用評等(Rating)」代表一檔債券的違約機率。當一間公司越不可能違約,信評就越高;越容易違約,信評就越低

(延伸閱讀:<美債入門> 公司債信用評等簡介,以及標普、穆迪各評等30多年來的違約機率統計(內附違約機率表)

但有一好就沒兩好,通常信評越好的債券票面利率就越低。債券利息是發債公司吸引資金的成本,當它信用越好,就越能省利息;當它信用越差,就要付出更多利息才能吸引人借錢。

下圖是三大信評公司 – 穆迪、標準普爾、惠譽 – 的信評一覽表,越上面的評等(像是Aaa)越高:

(延伸閱讀:<美股分析> 信評和指數都是它的印鈔機。全美三大信評公司、S&P500的編製者 – 標準 普爾 S&P Global。

資料來源:Pimco

所以,如果你看到一檔債券價格很好、發行公司卻沒聽過,信用評等就很好用啦。建議大家還是買信評A以上的債券比較穩當。

公司債價格主要受經濟好壞影響,升降息是次要。如果未來降息時經濟出狀況,公司債依然會大跌。

2022年通膨嚴重,聯準會狂升息,債券(包括美國公債)都狂跌。很多理專或營業員就說「等到聯準會降息時債券價格就會上漲」,這不完全正確,因為,公司債價格受到經濟的影響更大。

下圖是美國聯邦基準利率(Fed Fund Rate)跟AAA級和BBB級公司債殖利率的歷史曲線圖,紅色是聯邦基準利率,紫色是AAA級公司債,深藍色是BBB級公司債,灰色區塊則是經濟衰退時期。

資料來源:FRED

而因為這是殖利率,所以,當殖利率上漲時代表價格下跌(因為債券變便宜,資本利得就變高,殖利率就上漲了),殖利率下跌代表債券變貴(資本利得變少,殖利率就跌了)。

(上面這段話有點繞口我知道,但債券就是這樣….)

你會發現,2015~2018年時聯準會持續升息,但債券價格不太動;而當金融海嘯及新冠肺炎那種經濟衰退時,就算聯準會狂降息,債券價格依然狂跌。所以,升降息跟債券價格不是「升息債券就跌、降息債券就漲」的必然關係,升降息的確會影響債券價格,但經濟好壞影響得更大。

(延伸閱讀:摩根大通、富國銀行等銀行怎麼賺錢?如何用美國大銀行股的財報數據簡單觀察美國經濟?

為什麼大家說升降息會影響債券價格呢?

因為,許多機構法人會跟銀行借錢買債券,比方說用利息1%跟銀行貸款,然後買配息3%的蘋果公司債,這樣就賺到2%的利差。你說2%利差有什麼好賺的?但這些法人們的資金數以億計,就算只有2%也很多錢。這,就叫「利差交易(Carry Trade)」

當聯準會升息,原本跟銀行貸款的1%利息變成2%,蘋果公司債還是配3%,利差就只剩1%了。這時候,法人們就會紛紛賣債券去還銀行錢,債券價格就下跌;而當聯準會降息,跟銀行貸款的利息1%變成0.5%,蘋果公司債還是配3%,利差就變成2.5%,就有更多法人去借錢買頻果公司債,債券價格就上漲。

以上都很好,但要有個前提:經濟沒出問題

經濟有問題,發債的公司可能倒債,誰還在乎利差啊?利差多大我都不要。此時法人們紛紛拋售債券,公司債價格會大跌,聯準會瘋狂降息也沒用了。而且,債券信用評等越差(代表越容易倒債),受經濟影響越大:

圖中最上面那條線,是CCC以及評等以下的高收益債,可以看到,當灰色區塊出現時,它殖利率爆噴的更明顯(也就是價格狂跌)。

所以,如果未來降息但經濟有狀況時,公司債可能會大跌。這時候還是可以考慮些好公司的公司債(像是蘋果),評等差的公司債就免了。

(延伸閱讀:<美股分析> 高特利 / 奧馳亞Altria(MO.US)股價 適合存股嗎?公司債可以買嗎?這是我的想法…

(延伸閱讀:<美股介紹> 蘋果 Apple(股票代號:AAPL)股價未來會如何?蘋果 公司債 可以買嗎?這是我的想法…

TLAC是什麼?是「危機時會變成股票或消失的債券」,通常殖利率比較好,但風險也較高

有的金融債(就是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評等好、但殖利率也很好,可能因為它是TLAC債券。很多金融債都有TLAC,TLAC的全名是「Total Loss-Absorbing Capacity」,中文翻作「具損失吸收能力」。

TLAC 債券跟大多數公司債不同,大多數公司債,只要公司不違約,到期可說是保證收益(不計匯差)。可是TLAC 債券在重大危機發生時(比方說金融機構賠太多錢),這些債券會被轉成股票、或者直接註銷也就是欠的債不算數啦。

你說,怎麼可以這樣!?但公司也沒騙人,公開說明書裡都會寫得很清楚,這檔債券有TLAC功能,而通常這些TLAC債券的報酬率也會好一些。

那,TLAC 債券可以買嗎?我是建議不要啦,買債券要的就是安穩、就是要穩穩領配息,要買這種報酬稍微好一點、但是發生事情時可能會變成股票或者消失的債券,那倒不如去做股票好了,股票停損很方便,債券要停損很麻煩(因為流動性差)。

所以,當你看到一家知名金融機構(比方摩根大通),公司債的殖利率卻很好,不妨問問銷售人員這是不是有TLAC屬性。如果有的話,我建議你最好換一檔債券吧。

債券專有名詞整理

以下我整理了買賣債券常看到的專有名詞給各位參考:

名詞解釋
發行人就是跟你借錢的那家公司
到期日這張借據何時會到期,也就是對方何時會還你錢
面額注意,不是「你付了多少錢」,而是「到期會還你多少錢(不計前手息)」。
票息(又稱票面利率)就是當你持有債券期間會領到的配息。要注意的是,它分母是100塊,因此如果你買了100個單位,每單位成本是110塊,花了110,000,票息5%。你領到的利息是500塊,不是550塊。
殖利率(YTM)就是算進資本利得(或者資本虧損)後的年化複利報酬率。要注意的是,如果殖利率5%,票息只有2%的話,持有債券期間仍只會領到2%的年息,剩下的資本利得要等賣出或到期才拿得到。
發行人可否提前買回有的債券會附帶這個條件(或稱作提前call回)。比方說,如果以後利率降得很低,發行人現在的債券票面利率卻很高,那它可能覺得不划算,就會提前買回債券,也就是還沒到期就把錢還你。這個日期通常都會寫在公開說明書裡,發行人可以提前買回,也可以不提前買回。
下一提前買回殖利率邏輯跟「到期殖利率」一樣,只是現在的殖利率改為到下一提前買回日。
償債順位就是萬一公司破產時你拿錢的順位,順位越前面越早拿到錢,順位越後面就是別人拿完了才換你。通常順位越後面,票面利率越高。
前手息債券配息通常是每季或者每半年一次,如果債券是每半年配一次,我卻在10月才買,那12月時公司一次配給我7~12月的利息不就很不公平?所以我需要先付7~10月的利息錢給之前持有債券的人,這就叫「前手息」。
投資等級債評等較高的公司債,以S&P來說,就是評等在BBB以上的公司債
高收益債評等較差的公司債,風險高、利率也高。但發生事情很難逃,個人投資者可以考慮買高收益債ETF、高收益債基金,但不建議直接買高收益公司債債券
資料來源:百舜整理

債券vs. 債券型ETFvs.債券型基金

接下來,是許多人的疑惑。到底買債券跟債券型ETF有什麼差?跟債券型基金呢?其實最大的差異就是債券有「只要發行方不倒債,到期就保證收益」,債券ETF和債券型基金卻沒有。你如果在高點買了債券ETF,可沒有人能保證何時會漲回來。

有人說,債券ETF分散風險在一籃子債券,風險比單買一檔債券更低。的確,分散的風險一定比較低,但也犧牲了報酬率像單買美國公債的殖利率,很容易比美國公債ETF的殖利率還好。像我現在(2023年9月8日)查詢的「4.94年到期的美國公債」,殖利率是4.08%(已含手續費);同樣一天,iShares的3~7年公債ETF(股票代號:IEI)殖利率是2.1%。所以,分散和流動性是ETF的優點,報酬率可能較差卻是ETF的缺點。

那哪個比較好?我的想法是,如果30,000美金對你不是什麼問題、對發債公司又有把握的話,就買債券吧!債券有「到期保證收益」,只要選擇信評好的公司,就算不小心買高了、套牢了也不用擔心,放到到期就好;債券ETF和債券型基金卻沒有這個優點;債券ETF和債券型基金雖然有分散風險的好處,但報酬率同時也被犧牲了一些。所以,如果你對某間公司有把握,不妨直接買債券。像我對蘋果、Google很有信心,那直接買蘋果、Google發行的公司債就好。

以下是我整理的對照表給大家參考…

債券債券ETF債券型基金
報價需要詢價,各機構報價不同盤中即時價格沒有即時報價,須等隔日計算淨值後才知道成交價格
投資門檻高(動輒10,000~30,000美金)
內扣費用無(但有的銀行會另外收信託保管費)
配息繳稅美國政府不課稅,台灣政府會算入海外所得美國政府要課30%配息稅
(台灣投信發行的債券ETF不用)
美國政府不課稅,台灣政府會算入海外所得
優點只要發行方不倒債,到期就保證收益(不計匯率)買賣反應迅速,內扣費用低;如果經理人厲害的話,可能績效比債券ETF好;配息不課稅
缺點投資門檻高沒有到期保證收益沒有到期保證收益;成交當下無法知道價格;內扣費用比ETF高。
資料來源:百舜整理

延伸閱讀 – 另一種固定配息的產品 – FCN介紹:

如果想更瞭解FCN,可以參考下面這篇文章:

FCN是什麼?可以買嗎?我覺得,要注意這些事情…

Podcast:

如果你懶得看字、覺得用聽的更方便,下面是我的Podcast,內容絕大部份取材自部落格和粉絲頁:

Apple PodcastSpotify

無留言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