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介紹> 蘋果 Apple(股票代號:AAPL)被告反壟斷,股價大跌。未來會如何?蘋果 公司債 可以買嗎?這是我的想法…

科技類股

蘋果Apple(AAPL.US),全美最大的上市公司。

2024年AI 類股狂漲,蘋果不但在AI上落於人後,還被美國司法部告反壟斷。這讓蘋果 股價 今年落後大盤(2024年初截至3月22日,跌了10.5%。S&P500卻漲了9.9%),股價 未來會如何?可以趁機買嗎?

先說我的想法,美國司法部的反壟斷訴訟至少今年不用擔心。反壟斷這種官司要有結果至少要好幾年,今年絕對不會有結論。更何況年底還有美國總統大選,到時候可能有新的執政團隊、新提名的司法部長。新上任的司法部長會不會有新的想法?不確定。所以,至少今年,反壟斷訴訟不會是蘋果的困擾。

你說,那幾年後會有問題嗎?沒人知道。而且華爾街的KPI 一向是看年度績效,只要今年沒有問題的事,就不會被放到華爾街的雷達裡,也就不會嚴重影響 蘋果 股價。

那 AI 呢?會影響蘋果的表現嗎?我覺得看你對蘋果的期待是什麼,如果你期待它能像2010~2014年時代的蘋果那樣、或者像最近的Nvidia那樣,狂漲猛漲用力漲,那是絕無可能的了。但如果你期待的是它能在經濟成長的時候穩定上漲,那我覺得很有機會。因為目前還看不到(也很難想像得到)AI 有任何應用是深度跟硬體綁定、沒法裝App解決的,Chat GPT 4 很好用?那裝個App就好了。所以蘋果在AI上的落後,不會讓果粉們拋棄頻果生態系,破壞不了蘋果的競爭優勢。

再說,iPhone、iPad 就像衣服一樣,幾年總會換一次;但蘋果奠基在iPhone、iPad的「服務」毛利卻會隨著經濟好壞起伏,經濟越好,「服務」毛利越高,而且這個優勢極難破壞。現在「服務」的毛利越來越高,以後iPhone又迎來換機潮的時候,蘋果整體的毛利就會因為已經墊高的「服務」毛利再創新高。

那蘋果 公司債 可以買嗎?我覺得,十年內的公司債都可以考慮。不是說蘋果公司債會漲,而是買著如果放到到期它倒帳的風險很低。蘋果每年靠著賣iPhone、Mac這些硬體和賣服務,賺1000億美元的現金;其中花掉8、900億美金回購自家公司股票,每年只花100億出頭還債。如果哪天蘋果真的很衰小、iPhone賣不出去、服務也賣不出去,那蘋果完全可以不回購自家公司股票,把錢拿去還債。所以,我覺得至少目前看來,蘋果倒債的風險非常低。

蘋果 股價 2024年第一季落後S&P500

蘋果在2024年第一季落後S&P500,而且還不少,截至3月22日,蘋果 股價 跌了10.5%。S&P500卻漲了9.9%。

雖然蘋果最近有不少壞消息(但好像一直都不少?)我卻覺得它的競爭優勢沒被破壞。因為….

蘋果 股價,「服務」才是近年成長主力

蘋果的業務分為兩大類:「產品(Product)」和「服務(Service)」。區分也很簡單,所有有形的產品獲利就是「產品Product」,無形的就歸在「服務Service」:

營收項目名稱業務說明2023年佔整體營收比重2023年佔整體毛利比重
產品Product包括一切有形的硬體產品銷售獲利,像iPhone、iPad、Apple Watch、Mac、Apple TV、Homepod、AirPods 等77%64.3%
服務Serivices包括一切無形的業務,像是廣告(App Store和iTunes Store裡的廣告收入,主要是讓廠商的app排名可以更靠前);Apple Care(蘋果產品的延長保固,很貴);雲端服務(嫌iPhone 硬碟容量太小嗎?可以買iCloud多存些照片);

數位內容 – 包括蘋果稅,以及蘋果的自製內容,像Apple Music、Apple News、Apple TV+等等;還有支付服務的收費(就是Apple Pay和Apple Card等)
23%35.7%
資料來源:年報 / 百舜整理

單看營收,好像蘋果主要靠賣產品賺錢,賣產品的營收占77%;但細看毛利就不是了,賣產品的毛利只佔整體的64.3%,賣服務的毛利卻佔整體的35.7%因為產品的毛利率不高,只有35%上下,畢竟每台iPhone都有螢幕、晶片等硬體成本;「服務」的硬體成本卻只有伺服器等等,所以毛利率能高達70%。

(延伸閱讀:營收、銷貨淨額、營業利潤、毛利、淨利是什麼意思?毛利率、營業利潤率要怎麼解讀?這篇文章告訴你

所以,最近蘋果的利潤成長主要是靠「服務」,而不是「產品」。下圖是蘋果從2019年第一季到2024年第一季(這邊的2024年第一季指的是財報公佈時間)的總毛利金額:

雖然iPhone被批評擠牙膏已經很久了、銷量早就停在那邊不再成長,但蘋果的毛利仍然持續上升。靠得就是「服務」

下圖是蘋果從2019年第一季到2024年第一季兩大業務的柱狀分佈圖:

可以看到,蘋果在「服務」的毛利佔比逐漸上升:

再來看百分比柱狀圖,這樣看起來更明顯,「服務」的百分比逐季增高:

「產品」的毛利卻起起伏伏、有明顯的週期。2020年第四季「產品」的毛利是335億美金,2024年第一季則是380億美金。但「服務」的毛利卻逐漸上升,從2020年第四季的107.8億美金漲到2024年第一季的168億美金,漲了55.8%!只有經濟不太好的2022年有些衰退而已。

看到這邊你可能覺得:「蛤,產品毛利衰退這麼多,蘋果 股票 真的能買嗎?」

別急,這是因為iPhone有很明顯的季節興衰….

iPhone 業績,通常第四季比較好

iPhone業績的季節興衰很明顯,一方面是因為發表會都在十月登場,越靠近發表會、買iPhone的人越少,所以每年二、三季的業績特別差;一方面是因為美國第四季有感恩節旺季(所以蘋果發表會都辦在10月,就是要衝這一波!)。所以第四季的業績都特別好,然後就會變弱。像2022年第四季的「產品」毛利是356億美金,就比2020年第四季好看多了。

再說,蘋果的「服務」這塊業務的優勢很難破壞…

蘋果的生態系威力:「服務」的黏性很高,客戶懶得換

生態系(Ecosystem)是近年科技公司的主戰略,他們打造一連串相關的服務,讓你離不開它。這概念就是「讓你把原本在別人家做的事情搬來我家做,這樣我也能賺點錢。」這在零售業和金融業早就有了,像你去銀行除了存錢之外,還可以辦房貸信貸信用卡,還可以買保險、基金、股票和債券等等,除了主管機關禁止的事情外,幾乎所有跟錢有關的事情,銀行都能做。

假如我原本往來銀行是中國信託,現在想辦房貸。中信的房貸跟國泰世華利率差不多,那當然在中信就好,我就不用去國泰世華開新戶頭,能省下許多時間。這就是生態系的「黏性」,當生態系內容越完整,客戶越不容易跑。

蘋果也基於這概念打造了「生態系」,也就是基於3C產品延伸出的一系列服務。像我自己就是果粉,我用Mac,iPhone的備份都放在Mac裡。如果我想換成Android呢?那不但要重新學習如何備份,還要再重新下載所有的App,麻煩得很。

如果你喜歡拍照,一定知道現在照片每張都很佔空間(因為很細緻),所以會買iCloud來備份或者放照片,而且在iPhone上瀏覽非常順暢;如果要換Android,還需要另外學習共享iCloud,又是一個麻煩。

再來,如果你像我一樣,跟3C有關的一切都用蘋果產品,那要換就更難了。比方說Apple TV,我可以很輕易的把iPad或者iPhone的畫面投影到大螢幕上;換成Android雖然一樣有相同的功能,但對我來說就需要重新學習。花心力重新適應學習後有什麼好處嗎?沒有,還是那些功能。所以幹嘛換?除非蘋果出了大問題,或者Android端出超強功能(或者超低價格),不然,用蘋果就好。

既然果粉們的黏性很高,那蘋果就能享受經濟成長的好處,因為,經濟越好,人們花錢越大方…

經濟越好,蘋果的「服務」毛利越好

因為經濟越好,我收入越好(或者股票漲比較多),花錢就比較大方。比方說當我買了新iPhone,如果剛領了獎金,那就會順便買個Apple Care延長保固;如果口袋緊、是好不容易存錢才能買iPhone的話,那Apple Care可能就算了;

比方說前陣子我在Apple TV+看到了Stephan Curry的紀錄片,只有訂閱Apple TV+才看得到。如果現在大環境差,我收入很緊、下個月房租都快繳不出來,那這個訂閱費我會先省一下;如果大環境好、我不差這200塊,那就馬上訂下去了。

口說無憑,我們來看圖,下圖是「服務的毛利」/ 「蘋果活躍裝置數」的圖,蘋果沒有每一季公布活躍裝置數量,最新一次蘋果公布活躍裝置的數量是20億台,是2023年初公佈的。如果把「服務的毛利」 / 「活躍裝置數」,就會發現這個曲線除了2022年美國經濟不好時有衰退外,其他都逐漸上升,從2020年第四季的5.99,漲到2024年第一季的8.42,漲了40%:

新聞上一天到晚說 iPhone 賣不好(的確銷量也沒什麼起色),但經濟和人性就自動帶著蘋果水漲船高啊。

蘋果 股價 的助攻手 – 股票回購!

而蘋果除了毛利逐漸增高之外,蘋果每年都花數百億美金買回自家股票(專有名詞叫股票回購)。下圖是蘋果從2018年第四季以來的流通股數%

(延伸閱讀:什麼是股票回購?它可以作為買進訊號嗎?

2023年10月,蘋果在外的流通股數只有2018年10月的20%!物以稀為貴嘛,當市場上的蘋果股票少了,蘋果 股價 自然就變貴了。就算蘋果這五年的利潤完全沒成長,光是流通股數少了20%,就能推升它的股價了。

蘋果 股價 受華為衝擊不大,因為大中華地區僅佔蘋果營收的18.9%

最近很多人質疑華為對iPhone的衝擊,我覺得還好。因為以營收來說,整個大中華地區(Great China,包含中國、香港、台灣)僅佔蘋果營收的18.9%;以營業利潤來說就稍高,佔了26%。目前看到最悲觀的新聞資料裡說,iPhone在中國的市佔衰退10%,目前為14.2%。就算整個大中華地區都衰退10%好了,那蘋果的營業利潤也僅減少了2.6%,長期來說問題不大,不用擔心。

蘋果 股價 會否受反壟斷法影響?目前看來還好

美國司法部(the justice department)正式對蘋果提起反壟斷訴訟。主要針對幾點:

紐約時報報導在此

  • Apple Watch跟iPhone 同步時運作得似乎比跟其他廠商的智慧型手機來得順暢?
  • iPhone的iMessage只能在iPhone使用,其他廠牌的智慧型手機沒法用
  • Apple Pay 無法讓其他支付App使用(比方說用Line Pay就不能像Apple Pay那樣點兩下直接開啟)

這三點目前看來還好,我們來想像一下,如果這三點蘋果全部敗訴會怎樣:

Apple Watch以後跟其他手機同步時運作得跟iPhone一樣順暢 – 嗯,這對Apple Watch的銷量應該是好事啊😆;

其他廠牌的智慧型手機也能用iMessage – 應該很少人專門為了用iMessage去買iPhone的吧?開放了影響不大;

以後按兩下也可以啟用Line Pay或者街口支付等功能 – 這可能會衝擊到Apple Pay的使用量,我可能會改用其他更有優惠的支付App。不過,Apple Pay的拆帳收益佔蘋果整體營業利潤的比例不高,我認為影響不嚴重。

大家可能更擔心的是蘋果的App Store壟斷問題。歐盟之前曾提告過蘋果反壟斷,認為蘋果讓用戶只能透過App Store下載App是壟斷行為。蘋果預計會在2024年更新軟體以配合歐盟政策,也就是讓用戶可以透過非蘋果官方的App Store下載App。

很多人擔心這樣一來蘋果就沒辦法再抽30%的蘋果稅了,這會衝擊蘋果 股價 嗎?可能有一點,但我覺得長遠來說只是拖慢了蘋果上漲的速度而已。因為要開發在蘋果iOS上運作的App,就還是得使用蘋果的開發工具和程式。蘋果官方打著資安的招牌來要求你用它的開發工具。只要你還是用它的開發工具和程式,它就有辦法抽你蘋果稅。

蘋果 公司債 可以買嗎?我覺得,十年以內的債券都可以考慮

分析 蘋果 公司債 可不可以買,比分析蘋果 股價 簡單多了。我不敢保證買了蘋果 公司債 後就一定會漲,但只要別買太久的公司債(比方說十年左右的),然後放到到期,蘋果違約的機率很低。

(延伸閱讀:債券是什麼?跟債券ETF、債券基金有何不同?升降息真會影響價格嗎?買債券有什麼專有名詞?要注意哪些事情?

下圖是蘋果從2018~2023年的現金流柱狀圖:

現金流量表的種類繁多,我們只要看重點就好。第一個是「營運現金流(cash generated by operating activities)」,意思是「靠營運項目帶進來的現金」,也就是靠賣iPhone、iPad、抽蘋果稅那些東西賺進來的現金。這個是分析債券會不會倒帳的關鍵,因為這是公司的本業,才可長可久。如果某間公司的營運現金流很弱,但是「金融現金流(也就是靠融資拿進來的現金)」很強,這種公司的債券就別碰了。因為哪天萬一它沒辦法再靠融資籌現金的話,它就會倒債啦。

蘋果目前沒這問題,它的營運現金流每年至少690億美金以上,2023年更高達1,100億美金。再來,它每年還債還多少錢呢?就是紅色那一塊,每年大約還款90億美金左右,2023年還比較多一點,還了111億美金。花在配債息的現金2023年是38億美金左右。

蘋果比較大宗的現金支出是「股票回購」,也就是買回自家公司的股票。2023年,它就花了770億美金回購自家公司的股票,這還算少的,2022年它花了890億美金回購股票。

但是,「花多少錢回購股票」是蘋果可以自己決定的。也就是說,萬一哪天它真的很不幸很不幸的、營運出了問題,當年賠了大錢。那它完全可以不回購自家公司股票,把這些錢拿去還債和付債息。所以需要擔心蘋果倒債或者付不出債息嗎?我是覺得風險很低啦。

結論:(目前看來)只要美國經濟好,蘋果 股價 就還有機會

這邊講的「有機會」,不是指蘋果股價會跟全盛時期一樣飆漲,那是絕不可能的。iPhone成長早就停滯,蘋果沒有新梗也已經很久,目前沒有任何會大漲特漲的理由。

但,蘋果的競爭優勢沒被破壞,也沒看到任何潛在威脅。反壟斷的官司至少今年都不會有結論。所以,只要美國經濟持續成長,果粉們(包括我)花的錢就會越來越多,蘋果在「服務」這塊業務的毛利就會慢慢爬升;而雖然iPhone 被詬病擠牙膏、了無新意,但用久了遲早還是會換。等到果粉們積累了一段時間不換機、到時候一舉換機時,蘋果 股價 就會因為已經墊高的服務毛利+硬體毛利而重振雄風。

Podcast:

如果你懶得看字、覺得用聽的更方便,下面是我的Podcast,內容絕大部份取材自部落格和粉絲頁:

Apple PodcastSpotify



無留言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