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四季 美股 財報 重點整理,和一些我的想法

2023第四季 美股 財報 重點整理,和一些我的想法

美股標的介紹

(因為美國每家公司會計年度不同,標題的”2023第四季”指的是2023年10月公布的財報,公布的是美股公司在2023年7~9月的業績)

這篇文章,我會整理最新的美股大公司財報重點給大家。不是為了分析個別公司的走勢(那個會寫在個股文章裡),而是知道各產業現在發生了什麼事情,藉由各產業的表現看出大方向。不過,目前還沒能力兼顧各產業,只能先整理我有關注、也比較熟悉的產業給大家參考。

(延伸閱讀:什麼是財報?為什麼要看財報?看美股財報要注意哪些地方?

(延伸閱讀:法說會是什麼?為什麼要關注法說會?美股 法說會 內容上哪找?要關注哪些重點?

先說目前的想法:從目前的財報看來,美國經濟不差。之前一直說可能會軟著陸,看來可能是不會著陸了。經濟既然不差,聯準會也就沒必要降息,期待降息的人可能要忍一忍

再來是通膨,先不說最近油價上漲的事,達美航空的薪資成本就比去年高了不少。幾家美國公司都有討論到通膨的問題,這不完全是美國亂印鈔的關係,像美國在搞ESG,可是ESG很花錢,公司當然會轉嫁到售價上。美國頭號油漆大廠 – Sherwin Williams就有推出比較環保的油漆,可是很貴;要搞潔淨能源,還需要先鋪太陽能板或者風力發電機,這都是錢。

還有,之前豪宅建商Toll Brothers(TOL.US)也有說到,現在美國政府不歡迎移民(跟以前比),這也讓房子變貴。怎麼說呢?如果我剛移民去美國,英文還不好、又找不到工作、又要賺錢時該怎麼辦?去當苦力啊。所以移民一向是建築工人的主要來源。現在美國政府收緊移民政策,移民變少了,蓋房子的工人就少,房子蓋得慢,房價就變貴。這不是聯準會升息就能搞定的事。再來就是美中兩國的一堆制裁,也會提高貨物運輸的成本,這也會讓東西變貴。所以,通膨很難降,利率可能也就跟著難降了

或許你會想:「但看很多經濟分析和數據都覺得要衰退啊?」

我的想法是,如果美國經濟真的不好,不可能這些大公司的財報、展望都好,小公司還有可能,畢竟小公司還在成長,可能經濟不好它卻很好,大公司就不太容易了。經濟數據有抽樣的問題,分析經濟數據更是常常不準,所以,我喜歡看這些大公司的財報來判斷經濟好壞,這比看經濟數據快又可靠多了。

下圖是2023 / 11 / 20~2023 / 11 / 24 的美股 財報 行事曆:

第四季的財報重點整理如下,達美航空Delta Airline(DAL.US)開了漂亮的第一槍:

內容目錄

達美航空,營收比去年同期增加13%,營業利潤比去年同期增加36%

達美航空10月12日公布財報,營收比去年同期增加13%,乘客相關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14%,貨運收入反倒比去年衰退36%。

(延伸閱讀:營收、銷貨淨額、營業利潤、毛利、淨利是什麼意思?毛利率、營業利潤率要怎麼解讀?這篇文章告訴你

媒體說的「達美航空獲利比去年同期增加60%」我不太在意,看 達美航空 財報 也不是為了要投資它,而是想藉此看美國經濟的大方向,畢竟它是美國的大型航空公司之一。經濟是一體的,達美航空和蘋果面對的都是同一批消費者。有可能客戶現在想花錢旅行不想買iPhone,那也表示美國經濟不錯,至少消費者還有錢花,那 蘋果 股價 遲早有一天會漲回來;如果客戶沒錢旅行也沒錢買iPhone,那就要快逃了,美國經濟要糟糕了。

所以,達美航空 財報 這次的乘客相關收入年增加14%,是好事,代表美國人有錢出國,經濟無虞;成本方面,薪水及相關成本比去年同期增加23%,汽油及燃料成本比去年同期減少12%,看來現在通膨集中在薪資上。這對於人力成本重的餐飲業可能影響較大。

嘉年華郵輪CCL 財報:需求良好,但高油價墊高了成本

2023年九月,嘉年華遊輪CCL公布了最新一季財報。法說會中公司沒有提供2024年的展望,但有說「2024年的遊客訂位狀況非常好,票價也比2023年更高」,然而,因為高油價,公司給出的第四季EBITDA展望比預期的弱。

目前看來,旅遊趨勢沒問題,也代表經濟局勢沒問題(經濟一弱,旅遊絕對是第一個被犧牲的);但嘉年華遊輪 CCL 這種相對平價的客層比較禁不住通膨,皇家加勒比海郵輪 RCL 這種瞄準高檔客層的定位,對付通膨會更游刃有餘。

(延伸閱讀:三大郵輪公司比一比 – 嘉年華郵輪(CCL.US)股價 和 皇家加勒比海郵輪(RCL.US)、挪威郵輪(NCLH.US)未來會如何?要如何用郵輪股賺錢?

JP Morgan Chase摩根大通(JPM.US)再度調高年度利差收入展望,看好美國經濟

我很注意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股票代號:JPM,俗稱小摩)的 財報,不是因為想投資它,是因為它的「年度利差收入(Net Interest Income,NII)展望」可以簡單判斷美國經濟。好啦,我知道「利差收入展望」看起來雖然是中文,但拼在一起就看不懂是什麼意思…..,我寫了篇文章解釋這東西,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延伸閱讀:摩根大通、富國銀行等銀行怎麼賺錢?如何用美國大銀行股的財報數據簡單觀察美國經濟?

簡而言之,摩根大通的年度利差收入展望跟美股 S&P 500有高度的相關,回測下來,從2016年到2023年10月(扣除2020年4月~2022年4月的疫情期間),兩者相關係數高達0.915。下圖藍色線是摩根大通的年度利差收入展望,綠色線則是SPY / 10 (因為這樣數值比較相近,圖比較好看),可以看到,兩者十分相關(詳細的關聯我寫在文章裡)

而這次財報公布後,摩根大通再度調升了年度利差收入展望,代表他們對美國經濟的信心。這也呼應了前面達美航空的財報:美國經濟不差

所以,如果股市不小心下跌,那可以考慮買些大公司的股票。

貝萊德(Blackrock,BLK.US)旗下ETF的資產變少,可能受到美債高殖利率影響,這可能拖累 MSCI 股價。

全美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股票代號:BLK)公布財報,獲利優於預期,但這是因為「投資諮詢費用」獲利很好的關係。指數型ETF的資金卻變少了:

這可能是因為30年期美債殖利率上漲的影響。下面這張圖是「1985年以來的30年期美債殖利率」:

可以看到,從1985年以來一路下跌的3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到2023年四月開始往上爬了,也扭轉了一路下跌的趨勢。這代表什麼?代表,現在只要買美國公債或存美金定存獲利就不錯啦~!還去買ETF承擔風險幹嘛?貝萊德就倒霉了。

我一向很喜歡指數授權商 – MSCI 這間公司,一直以為「只要經濟好,它就會一路向上爬」,現在看來不是了。貝萊德倒霉,它也不會好到哪裡去。所以,MSCI 的地位難以破壞沒錯,但它的股價能不能像以前那樣「經濟好就一直往上漲」?我覺得得再觀察。

(延伸閱讀:<美股分析> MSCI 指數的 MSCI 是什麼?它是間專編指數的 美國 指數 公司。而且2016~2021年漲了6倍…

美股 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 LMT.US) 財報 – 營收成長,但營業利潤率再度下滑

洛克希德馬丁公布了最新財報,營收增加,但營業利潤和營業利潤率再度下滑

但,股價上漲要的是「賺更多錢」,洛克希德馬丁的大客戶是美國政府(佔了業績超過70%),只要大客戶花錢花得更多,股價就會漲。而其他像是供應鏈問題我覺得對洛克希德馬丁都不是重點,都是遲早可解決的問題。

真正的麻煩是美國國防預算。2023年,美國大幅調高了國防預算,但依據華爾街日報報導,2024年的國防預算可能跟前一年差不多,不會增加。

下圖是高盛整理的「1958年來國防預算漲跌圖」:

可以看到,從1958年來,美國最長是連續調升國防預算12年,調降則是最久連續7年。現在這個週期已經連續8年調漲國防預算了,還會連續調漲多久?如果2024年美國國防預算真的跟去年一樣,那就是這連續8年調漲以來的第一次持平,很可能代表政策的轉向,未來會逐漸調降。

再加上明年美國總統大選,國防預算可能會是兩黨辯論的焦點。在大選底定之前(或在2025年美國國防預算風向底定之前),洛克希德馬丁可能都會受到這議題影響,要小心留意。

再說,洛克希德馬丁 股價 現在不算便宜。下圖是它的「股價/銷售金額」,目前處於歷史高檔:

所以,雖然洛克希德馬丁跌了一段,但現在還不算「逢低」佈局。

不過,如果美國真的一改風向、連年調降美國國防預算,倒是可以看洛克希德馬丁會怎麼出招。看他們是能再度優化生產線、提高營業利潤率呢?還是有什麼別的招數?如果他們能再度優化生產線,就代表能暫時擺脫國防預算的陰霾,可以考慮佈局。

(延伸閱讀:<美股分析> 全美最強的軍火公司 – 洛克希德.馬丁。投資它,最怕這個風險…

美股 特斯拉(TSLA.US) 財報 – 交車量成長,但營業利潤率下滑

特斯拉公布財報後,股價下跌了9.3%。但我看了一下財報,說實話不覺得有那麼嚴重。更多可能是因為最近美股大盤本來就弱。

這次特斯拉財報中,營收年成長8.84%,毛利gross profit 年衰退22.37%,營業利潤Operating income 年衰退52.17%(這比較慘),毛利率是17.9%,營業利潤率是7.6%,看起來很慘烈;

交車量還在成長,但是變慢,主要是被Model S/ Model X 拖累。這一季交車量年成長率只有26.53%。主要是因為,Model S/ Model X的交車量年衰退14.39%,Model 3 / Model Y 交車量年增率卻還成長了28.88%。雖然Model 3 / Model Y的年增率也創了一年來的低點,但不算太嚴重(去年第四季年增率只有30%)。

老實說,這次各種數據雖然都滿慘的,但2023年第一季的財報也差不多慘。2023年第一季,特斯拉的毛利年衰退17.38%,營業利潤年衰退26.06%,結果後來特斯拉還是漲了一波。

這一次特斯拉營業利潤衰退那麼多,公司說是因為Cybertruck、AI 和升級工廠的費用。這樣聽來,這是一次性的開銷,過幾季(說不定下一季)營業利潤率應該就能恢復正常,不會像這次這麼慘烈。

如果有看我前幾季文章的朋友可能記得,我投資特斯拉的方式就是存股。我認為,只要電動車會取代燃油車,特斯拉就算市占率下降、毛利率下降,但最後還是會比現在好得多,只是這可能要花上好幾年。

如果有一天電動車取代了燃油車、銷量佔全球新車銷量的83%(燃油車變成珍品),那電動車的競爭格局就會類似現在的燃油車。因此我們可以用現在燃油車大廠(比方說美國的通用汽車)的市佔率和毛利率來推估到時候特斯拉的市佔率和毛利率。而現在通用汽車的毛利率只有14%、在北美的市佔率是16%,全球市占率是7.6%。

「電動車取代燃油車的趨勢」變了嗎?我們來看一下。

這則新聞有提到,美國第三季電動車銷量年增50%,佔整體新車銷量的7.9%,創歷史新高,今年的電動車銷量可能首度突破100萬輛。但是特斯拉市佔率下滑,只剩50%(這是美國的市佔率),而第一季特斯拉市佔率還有62%。

看起來,電動車正逐步取代燃油車中,這個趨勢沒變;但特斯拉自己的交車速度卻慢於整個產業。我覺得這不是大問題,特斯拉的產能擴張本就不可能無止盡的加速。

所以,我會持續存股特斯拉,畢竟長期趨勢沒變。

美股 直覺手術(ISRG.US) 財報 – 競爭優勢正常,減肥藥應該只是一時的擔憂,影響不大

直覺手術(ISRG.US,以下簡稱ISRG)公布財報,裝機量、手術增長量都正常,沒有嚴重的影響。但法說會中大家都圍繞在禮來(LLY.US)的減重針上。ISRG 也請來了一個減重專門的醫生來分享他的想法,他認為,兩年內或許可能衝擊到ISRG 的減重手術數量,但兩年後影響就會慢慢變小。畢竟減重針需要持續注射,持續注射除了需要養成習慣之外,每個月還需要固定支出…..。兩年後,可能有更多病人會選擇一勞永逸地減重手術。

不過,ISRG 請來的醫生理所當然會講對他們有利的話,大家聽聽就好。但減重手術目前佔ISRG的總手術量不到5%,因此就算這醫生講的太理想化、最後沒有這麼美好,減重針對ISRG的影響也不大。

(延伸閱讀:<美股分析> 直覺手術Intuitive Surgical (ISRG.US)開出了漂亮的財報,股價未來會如何?這是我的想法…

美股 萬事達卡Mastercard(MA.US) 財報 – 第四季營收指引不如預期,股價大跌

萬事達卡公布財報後,股價大跌5.62%,難得一見,主因是萬事達卡第四季的營收指引不如預期,從市場預期的「年成長14.7%」下調到「低雙位數的成長low double digit」。

這代表經濟要轉弱了嗎?可能是「成長得沒有大家以為那麼強勁」,不表示要轉弱。再加上,跨境消費也佔營收的一部份,而跨境消費去年的基期已高,第四季增速下調可以接受。當然,第四季一向是美國的消費旺季,可能需要再觀察屆時美國人的鈔能力如何。

(延伸閱讀:<美股分析> 2023年的Visa 股價 會如何?這是我的看法….

美股 開拓重工 Caterpillar(CAT.US) 財報 – 礦產設備需求減緩,但這本來就是升息一段時間後的正常現象

很多媒體說開拓重工Caterpillar是「景氣金絲雀」,這是錯的。Caterpillar的產品是工具機,是挖礦、蓋大樓用的設備。當建商和礦商們要蓋更多大樓、挖更多礦時,Caterpillar的生意就會成長;那何時他們會想蓋更多大樓或者挖更多礦?當礦價和房價很貴的時候,當供不應求的時候。可是這時候通膨就會高,聯準會就會升息來壓抑。

而當維持高利率一段時間後,礦價和房價都平穩了(可能價格還是很高,可是沒有繼續漲上去),這時候礦商和建商就不會蓋更多大樓和挖更多礦來砸自己的腳,他們如果這時候挖更多礦,就會供過於求,價格就掉了,他們就慘了。所以他們就會維持平穩就好。這時候Caterpillar的業績就不會成長,財報就難看了。

但這代表景氣要衰退嗎?完全不是。只是蓋大樓和挖礦的需求持平而已

就像這次財報一樣,Caterpillar 這次挖礦機具的需求趨緩,經銷商的庫存升高,股價下跌。可是「需求趨緩」只是指成長率不像之前那麼高而已,仍然在成長。目前看來,經濟沒有問題,Caterpillar 股價 在利率維持高檔一段時間後本來就不適合佈局。我們觀察就好。

(延伸閱讀:<美股分析> 開拓重工 Caterpillar(CAT.US)股價 未來會如何?可以參考這個指標…

美股 波音 Boeing(BA.US) 財報 – 訂單很好,交機交不出來。代表美國經濟OK,是波音自己有問題。徹底解決交機問題前不碰為妙。

波音這次的財報一如預期,訂單很旺,但交機有麻煩。這表示美國的經濟沒有大問題,是波音自己的問題

有朋友問我,為什麼會用波音的飛機訂單來判斷景氣好壞呢?因為,飛機是現在經濟的根基。當你有錢可能不會去買iPhone,可能會出國玩,但還是會用到飛機;當你不想出國玩想買iPhone,還是需要飛機,因為要送貨;出差、旅行、送貨都需要用到飛機,而飛機又是耗材,飛來飛去總會壞,需要換新,所以飛機的訂單量可以作為景氣的參考(波音摔737那段時間不算)。

但,波音現在有飛機訂單,卻交不出來。因為供應商Spirit出包,特別波音摔了737後現在戰戰兢兢,深怕再出錯,所以交機卡在那裡,它也調降了年度交機量的展望。飛機交不出去,錢就收不回來,波音 股價 就掉了。

為什麼不換個供應商呢?因為波音在生產之前都需要跟供應商喬好所有細節,而且Spirit負責波音飛機60%的組裝和設計,要換供應商是個大工程;再來,Spirit這家供應商原本是波音的部門,是後來切出去獨立上市的,跟波音關係密切,也不是說換就能換的。

總之,對波音來說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跟Spirit坐下來把事情搞定,換新的供應商反而更耗時。但是,Spirit這問題已經聽了半年多了,波音還沒解決。現在波音就是個放羊的孩子,之前一度說解決問題了,後來又出包,傷透了我的心。

在它徹底解決現在的問題前,我都不會再碰它了

(延伸閱讀:<美股分析> 波音(股票代號:BA)的需求很好,卻受困於這個麻煩…

美股 法拉利 Ferrari(RACE.US) 財報 – 客製化需求大增,第三季EBITDA 利潤年增率41.6%。我認為,只要經濟沒衰退都可以考慮

法拉利第三季的EBITDA 利潤年成長率41.6%(超扯),也調漲全年財測,因為有更多客製化法拉利的需求。現在經濟好又高通膨,這種做超級富豪生意的公司不太會被影響,因為通膨慘的都是窮人。法拉利只怕賣太便宜,沒人嫌它貴的。它可以放心轉嫁成本給這些富豪(雖然法拉利官方說不會,但,誰知道呢?)所以,只要經濟持續成長,它的股票都有機會

再說,現在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這對社會不是好事,對法拉利卻有利,因為富豪原本只能買兩台法拉利,現在可以買三台啦。有朋友問我:那是不是頂級郵輪、名牌包等公司都有類似的機會?我覺得法拉利跟這些公司等級還是不同。

說實在話,我吃土吃一陣子也可以買個名牌包、坐一趟頂級郵輪爽一下,但離法拉利還是太遙遠。能買法拉利的就是一小撮人,這是它的定位。所以,你不能看它的交車量來判斷公司前景。它的交車量下跌無所謂,交車量大增才麻煩。身為超級奢侈品,他們很重視稀缺性,深怕街上都是法拉利,二手的也不行。

我跟法拉利開過幾次電話會議(義大利人的英文好難懂 = =)。有人問:「XX地區的交車量下滑,是不是因為經濟出問題?」法拉利說:”喔,那是因為當地的法拉利太多了。”

他們會監控每個市場的數量,如果太多,他們就會延後交車,讓車主等到天荒地老。這些超級富豪花大錢買法拉利,還要等上幾年,然後拿到車還歡天喜地。你說人是不是真的有點賤😆

但,這就是法拉利的魅力。

所以,只要經濟持續成長(最近經過聯準會認證了,美國經濟很強勁),我覺得法拉利的股票都可以考慮。但如果經濟衰退就算啦,它一點都不抗跌的。

美股 星巴克 Starbucks(SBUX.US) 財報 – 營業利潤率再度上升,只要經濟沒衰退都可以考慮

星巴克交出了亮眼的財報,之前困擾它許久的營業利潤率問題(因為它幫員工加薪,成本變高)開始好轉。不是因為它降薪,而是客戶願意花更多錢了。這次全球的同店銷售成長8%,客流量上升3%,客戶的消費金額則上升5%;北美的話,同店銷售成長9%,客戶消費金額上升6%,客流量僅上升3%。這一方面是因為星巴克更重視外帶和外送,客戶不用再來店裡;一方面也代表星巴克順利轉嫁了員工成本給客戶(也就是我,可惡)。

(延伸閱讀:同店銷售是什麼?為什麼對零售業、餐飲業來說很重要?

之前在星巴克的文章中提過,「幫員工加薪而成本上升」不是長遠的問題,只是一時的麻煩。因為這是個正向循環。當美國普遍都幫員工加薪,員工就有更多錢花,星巴克就可以放心漲價,不但抵銷員工加薪的成本,還可以進一步提升獲利;當然,這也要看公司有沒有能力讓客戶花更多錢,而星巴克絕對有這個本事。

所以,只要美國經濟持續成長(以營業利潤來說,2022年星巴克在北美的營業利潤佔整體的97.15%),星巴克 股價 都可以考慮。

(延伸閱讀:<美股分析> 星巴克Starbucks(SBUX.US) 股價未來會如何?我認為開始有機會了。因為…

美股 迪士尼 Disney(DIS.US) 財報 – 獲利雖超越預期,但主要來自削減成本而不是成長

迪士尼在2023年11月公布的最新財報獲利超越預期,公布後股價大漲。可是,這主要來自成本削減(成本削減20億美元),而不是營收的增長。這次財報中,迪士尼樂園的收益仍然成長(經濟好它就很容易漲),但廣告方面的收益卻衰退了,這還是老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Youtube、抖音等零零總總的影音平台分食掉了廣告收益」。

所以,我的看法沒什麼變….,迪士尼 股價 會不會繼續跌我不知道,但成長動能仍未恢復,又算漲,漲幅可能也很有限。

(延伸閱讀:<美股分析> 迪士尼 股價 為何如此慘烈?因為過去的三大成長動能目前只剩其一….

(其他公司財報陸續更新中…)

Podcast:

如果你懶得看字、覺得用聽的更方便,下面是我的Podcast,內容絕大部份取材自部落格和粉絲頁:

Apple Podcast ;Spotify

無留言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