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文章,我會整理最新的美股大公司財報重點給大家。不是為了分析個別公司的走勢(那個會寫在個股文章裡),而是知道各產業現在發生了什麼事情,藉由各產業的表現看出大方向。不過,目前還沒能力兼顧各產業,只能先整理我有關注、也比較熟悉的產業給大家參考。
(延伸閱讀:什麼是財報?為什麼要看財報?看美股財報要注意哪些地方?)
先說目前的想法:美國經濟不差,就算衰退,從各公司的展望看來可能也只是輕微衰退。下圖是高盛給的「1984年來的美國高收益債違約率走勢」:

可以看到,1984年以來的高收益債平均違約率是4.5%,衰退期間(也就是灰色方塊)的平均違約率是10%,衰退期間的開年前三個月平均違約率是7.7%。而今年呢?2.6%。所以,目前還沒衰退。
當然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真的衰退時違約率也爆升了。但未來本就難以預測,大家都是邊走邊看,而至少目前看來,美國經濟沒什麼問題。
那經濟沒問題通膨是否就下不來?不一定。
打通膨有兩條路,一條是「把經濟整個拉下來」,物以稀為貴嘛,當大家都沒錢買的時候通膨就下來了,這是第一條路,大家一起慘;第二條路是「讓收入漲得比物價快」。通膨是物價上漲,是人們覺得東西很貴而叫苦連天。
但「貴」是「物價漲得比收入快」,如果收入漲、物價卻不漲(或者收入漲得比物價快),那就算物價沒降,人們還是感覺東西變便宜了,因為收入變多。以目前的資料看來,美國想走這條路,這對股市來說是好事,所以,今年美股可能不像去年底想像的那般悲慘(至少目前看來)。如果對未來一樣不確定,可以考慮用「配對交易」這個技巧來佈局。
(延伸閱讀:大盤多空不明時的投資技巧 – 配對交易(或稱價差交易)解析)
第二季財報一樣由各大銀行打頭陣。下圖是2023 / 06 / 05~2023 / 06 / 09 的美股 財報 行事曆:

第二季的財報重點整理如下:
美股 摩根大通銀行 第二季 財報 重點:調高淨利息收入展望,對美國經濟是正面消息。
我知道這些銀行股們大家沒什麼興趣,因為他們業務很無聊。但美國幾大銀行的展望代表他們對景氣的看法,非常重要。
摩根大通 J.P. Morgan Chase(股票代號:JPM)不但財報優於預期,也調高了淨利息收入(Nii,Net interest income,指「利息收入 – 利息支出」)的展望。之前銀行不是有倒閉問題嗎?為什麼大行的財報反而還更好?因為,摩根大通這種等級的大銀行(以資產規模來比全美第一),反而受惠於小銀行的金融危機。
存款總是要有地方放,小銀行是靠利率來吸收存款,可是當小銀行可能倒閉時,利率就不重要啦。摩根大通這一季反而新增了500億美金的存款,都是從別的小銀行來的。但,存款對銀行來說是成本(因為銀行要付利息出去),而摩根大通調漲了淨利息收入的展望,表示他們有信心把這些存款借出去,而且收得回來。這表示,至少摩根大通認為,美國經濟目前還不差(銀行一碰到經濟衰退就不太借錢了,因為怕收不回來)。摩根大通也說,他們認為今年的信用問題(信用卡違約等狀況)會逐漸好轉,這也是正面消息。
美股 聯合健康 第二季 財報 重點:微幅調高全年展望,但最近面臨政策風險
之前提到,美國正面臨健保轉型,聯合健康United Health(UNH.US)正好是受惠者。這次它的財報也反映了這個趨勢,營收和獲利雙雙報喜、展望也往上調。但最近美國政府有一堆新的監管法案出籠,包括兩位參議員提出的法案”No UPCODE Act(No Unreasonable Payments, Coding, or Diagnoses for the Elderly)”。總而言之,如果這些法案通過後,聯合健康的健保收入就要縮水啦!所以聯合健康年初至今股價很弱、輸給S&P500。
雖然這還只是提案,還沒正式通過,但股價先跌為妙,大家都怕最後真的出事。碰上這種問題,我也是建議先溜比較好,等一切塵埃落定後再說更妥當。
美股 Netflix 第二季 財報 重點:第二季展望不如預期,延後打擊共享帳密的措施
Netflix 的新增訂閱人數一向是關注重點,而公司認為下一季的新增訂閱人數應該跟本季差不多,這比華爾街的預期來得差。
先說,我一向認為Netflix的趨勢已經過去很久、未來很難預測,因此不太喜歡這檔股票(但很喜歡看Netflix😆)。
Netflix 股價 在2013~2018年的大暴漲(漲了20倍)是因為訂閱人數的持續暴增,而那時候訂閱人數能持續暴增是因為串流這個新趨勢的成長。串流技術似乎不難,但要能做到像Netflix那樣能在各個裝置間無縫銜接(白天用手機看片到一半,回家用電視能繼續接著看)還真不容易,至少HBO 剛上線時就做不到;而且早期迪士尼和其他影視巨擘還有一堆版權問題,這也不是單靠科技就能解決的。
現在隨著時間過去,這一切都解決了。各家影視巨擘都推出了自己的串流,串流進入戰國時代。有時候Netflix贏、有時候Disney+贏,非常難預測。既然這麼難預測,不如就換其他比較好預測的股票吧?美股那麼多,何必糾結在難預測的股票上呢?這是我對Netflix的想法。
美股 洛克希德馬丁 第二季 財報 重點:2023年展望持平,焦點還是2024年的國防預算
洛克希德馬丁公布了最新財報,營收比華爾街預期高 1%,自由現金流為12.7億美金,市場預期則是10.5億美金;公司本季回購了5億美金的股票,持續上一季提出的股票回購計劃;
(延伸閱讀:什麼是股票回購?它可以作為買進訊號嗎?)
洛克希德馬丁也重申上一季對2023年的展望,沒有變動。他們認為美國政府2023年會將預算撥到其他飛機機種(像是B-21轟炸機),而減少F-35的產量。但公司也預計2024年產量會再回升。
推動洛克希德馬丁股價的核心動能是「美國增加國防預算」,只要美國持續增加國防預算,那就算洛克希德馬丁的股價因為一些生產延誤、交機延誤而下跌,那都是小插曲。遲早公司會克服,然後股價會持續往上;
但,美國國防預算不會無限成長,遲早有一天會回調。2023年的國防預算早就反映到洛克希德馬丁的股價上,現在在辯論的是2024年的預算,拜登政府希望再往上加,最後結果如何還很難說。如果國防預算案有意外而導致 洛克希德馬丁 股價 下跌,那就真的要快跑,等到一切塵埃落定後再說。
如果想看為什麼洛克希德馬丁這麼威猛、他們為什麼這麼難被取代,請看下面這篇文章。
(延伸閱讀:<美股分析> 全美最強的軍火公司 – 洛克希德.馬丁。投資它,最怕這個風險...)
美股 特斯拉 第二季 財報 重點:毛利率因降價而下跌。但我覺得這是把電動車餅做大的必經之路,只要電動車趨勢還在就沒問題
特斯拉Tesla(TSLA.US)公布第二季財報,毛利率因車款降價而下跌,也壓縮了獲利,但營收沒問題。
(延伸閱讀:營收、銷貨淨額、營業利潤、毛利、淨利是什麼意思?毛利率、營業利潤率要怎麼解讀?這篇文章告訴你)
我覺得,這是電動車要成為主流的必經之路。下圖是2021年電動車銷量佔全球新車銷量的比重,只有8.3%(資料來源是Global Data):

如果未來電動車變成主流、銷量佔全球新車銷量的83%(燃油車變成珍品),那電動車的競爭格局就會類似現在的燃油車。現在的通用汽車毛利率只有14%、在北美的市佔率是16%,全球市占率是7.6%。相較之下,特斯拉本季的19%毛利率是不是還高的?北美電動車市佔破50%、全球電動車市佔13%的市佔率也高得驚人。
問題是,要把電動車的餅做大,就不能只靠特斯拉,一定要有其他車廠一起進來玩,一定會有更強的競爭。特斯拉的市佔率一定會掉、毛利率一定也會掉,但它的銷量也會跟著上升。
我們簡單試算一下,假設未來某一天電動車佔了全球新車銷量的70%(全球新車年銷量在7000~9000萬輛之間擺動),那代表一年電動車會賣4900~6300萬輛之間。特斯拉的市佔假設退到跟通用差不多、全球市占率只剩7.6%(目前是13%,資料來源是counterpoint),那特斯拉一年約賣372萬~478萬輛之間,會是現在的3倍多(特斯拉2022年的銷量是131萬輛)。
就算到時候毛利率衰退到只剩14%,銷量拉上來後特斯拉的毛利金額也會是現在的2倍多(3×14/19)。而且這還單純只算特斯拉賣車的利潤,沒算進其他自駕訂閱費、充電樁、保險費等賣車以外的收入。
所以,真正需要擔心的問題是「鋰電池電動車會成為未來主流嗎?」我跟一些技術專家聊過,他們其實更看好油電混合車跟氫燃料電池車,他們覺得這兩個技術更能解決鋰電池車的里程焦慮跟電池充電效率遞減的問題。但技術≠商業(而且我也不懂技術),所以一切還很難說。而如果鋰電池電動車真的會被取代,也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還有很多時間可以賣股票。
總之,我自己有慢慢存特斯拉的股票。特斯拉短線漲跌非常難說,但如果眼光拉遠,只要鋰電池電動車仍持續成長,特斯拉 股價 就有機會跟著漲上去(除非公司營運出問題)。
美股 鋼鐵動力 第二季 財報 重點:需求很強但價格起不來,可考慮趁多頭回檔時進場,跌破前波低點停損。
鋼鐵動力在2023年4月20日的財報表示,鋼價因為疫情後供應鏈逐漸恢復,可能會稍微平穩一點,約會回到2022年的均價(但還是比歷史平均高,畢竟減碳是大勢所趨啊)。
需求方面仍然強勁,特別是雲端資料中心和藥廠的建築需求;配銷中心和倉庫的需求則減弱。公司也說到,住用建築市場還是很弱,還好鋼鐵動力沒怎麼做這一塊生意。
總的來說,鋼價平穩,需求不錯。鋼廠的獲利是「出貨量x鋼價」,只要鋼價不垮、出貨量上升,鋼鐵動力的股價就有機會。目前鋼鐵動力的股價還是多頭走勢,可考慮在支撐處佈局,跌破前波低點(也就是90塊)時停損。

(延伸閱讀:<美股分析> 2022年漲了58%的美國 鋼鐵 股票是誰?未來鋼鐵 股票 還有機會嗎?我認為大環境雖有疑慮,但公司間各有優劣,因為這個原因….)
美股 美國鋁業 第二季 財報 重點:價格小漲但需求疲弱,公司繼續虧錢。逢低佈局可考慮,想做短線要等等。
美國鋁業第四季財報,營收比去年同期下降20%。主要是鋁價和氧化鋁的價格雙雙下跌。其實氧化鋁和鋁錠的價格都比上季小漲(分別漲8%和7%),但出貨量卻比上一季分別少了13%和6%。鋁的需求有將近50%集中在汽車和建築,美國住宅市場不好(非住用建築倒是滿好),市場又擔心高利率會妨礙汽車銷售,這都影響鋁的出貨量。
但是,美鋁的產業巨頭優勢依然沒變。如果你喜歡逢低分批買進,美國鋁業的確是可以逢低分批買的股票。它是產業龍頭,美鋁 股價 遲早有一天會隨著景氣復甦而漲回來(只是最近比較難,美鋁要大賺錢就代表鋁價飆高,鋁價飆高就代表通膨下不來,這就是跟聯準會做對啊)。所以要分批的話請多分幾批,慢慢買;
如果你和我一樣,不喜歡逢低分批買進,那短線上機會較少,或許可等局勢轉好再用「順勢交易」來進出場。
(延伸閱讀:<美股分析> 美國鋁業Alcoa (AA.US)股價 低迷,該怎麼辦?這是我的看法…)
美股 直覺手術 第二季 財報 重點:手術量比預期大增,公司上調全年手術量展望。
直覺手術最近公布2023年第一季的財報,手術量比預期好一大截。本來市場預期比去年同期成長14%,實際卻成長了26%!(但公司也提醒,去年此時大環境仍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基期比較低)。公司也上調了全年手術量成長的展望,原本是12~16%,上調為18~21%。公司認為,手術量大漲的原因是「新冠疫情過去而讓病人回歸醫院、也讓醫療回歸正常」,但公司管理層也提醒大家,很難去估計這個趨勢會持續多久。
全球裝機量(就是裝設達文西機械手臂的數量)是312台,但北美地區只裝了141台,比預期的186台低;北美以外則是171台,去年同期則是125台。
總的來說,2023年四月各公司開出的財報顯示「經濟不像2022年底時想的那般糟」,雖然也沒到強勁成長,但也沒有嚴重衰退,可能是微成長或者微衰退。這樣的大環境下,直覺手術 股價 可能會慢慢往上漲(因為最差的狀況看來已經過去),可考慮趁大盤回檔時佈局。
(延伸閱讀:<美股分析> 直覺手術Intuitive Surgical (ISRG.US)開出了漂亮的財報,股價未來會如何?這是我的想法…)
美股 開拓重工 第二季 財報 重點:需求很好,但生產更好。供過於求讓經銷商庫存上升。
看來這是暫時性的問題。開拓重工Caterpillar(CAT.US)媒體一向說它是「景氣金絲雀」,這不太正確。倒不如說是「能源產業和礦業的金絲雀」更妥當一些。當油價高漲、能源生產商狂採油時也會向它買一堆設備,它的獲利也會上升。但油價高漲≠景氣好(遙想2008….),因此不能光看它的表現來判斷景氣好壞。
開拓重工這次財報不差,需求很好、「每單位售價/每單位成本」的曲線也正值高峰。然而,美國的二手工具機很多,再加上供應鏈普遍改善,現在工具機是供過於求,這是它最近股價疲軟的原因。不過,我不認為這是長遠問題,二手工具機隨著開拓重工慢慢減產總會逐漸變少,比較重要的還是礦業和能源業的需求。這一季的財報中看來需求很旺,只希望等到開拓重工把庫存減少時需求不要下來啊,那可能就有點糗了。
總之,開拓重工的公司競爭力沒問題,礦業和能源業的需求也很強勁,最近比較讓人擔心的是供過於求問題。
(延伸閱讀:<美股分析> 開拓重工 Caterpillar(CAT.US)股價 未來會如何?可以參考這個指標…)
波音2023第二季財報:每月增產737和787,以因應強烈需求!
波音原本每個月生產31架737、3架787,現在公司宣布將提高到38架737、5架787。這無疑是一劑強心針,代表飛機需求真的很旺。就算之前737有兩個零件不符規定,也全被拋諸腦後了(因為零件不符規定這只是小問題,遲早會解決,不會影響得多嚴重)。
波音的虧損也比去年同期減少,這都是正面消息。再來,既然飛機需求強勁,代表經濟不差。總之,只要波音別再摔飛機,那它的股價就只取決於經濟前景的好壞。如果經濟持續成長,那波音 股價 就會跟著上去。
(延伸閱讀:<美股分析> 走出陰霾的 波音(股票代號:BA)股價 未來會如何?要取決於這個因素…)
星巴克2023第二季財報:同店銷售很好,但營業利潤率繼續創低
2023年5月3號公佈的星巴克財報,星巴克的同店銷售成長很好,全球同店銷售成長11%,北美成長12%,北美以外的地方成長7%。
營收比上季微幅上升0.07%,但星巴克這種賣飲料的跟上季比不準,通常他們第一季的業績比較好(第一季公布的是前一年10~12月的業績,冬季是星巴克的旺季),第二季(也就是公布當年1~3月的業績)業績通常會差一點。而星巴克今年第二季的營收跟去年第二季比起來成長了14.2%。
唯一需要擔心的,是它的營業利潤率繼續往下掉。這一季的營業利潤率是14.18%,是2021年第二季以來的新低。

這主要來自於星巴克幫旗下咖啡師們加薪。長期來講,問題不大。物價降不下來、通膨無法解決,讓大家購買力提高也是另一個解決通膨的辦法;但星巴克現在的股價以本益比來看不算特別便宜。下圖是星巴克從2014年以來的歷史本益比:

可以看到,2020年以前,星巴克的本益比通常在25~31左右,星巴克目前的本益比是33.89,跟歷史比起來仍不算低。特別是星巴克營業利潤率現在並不樂觀,因此,如果未來經濟比想像中的好,星巴克一掃陰霾往上攻,那用順勢交易的技巧追高可以;如果想趁便宜買星巴克,那星巴克現在還不算便宜,可以再等等。
(延伸閱讀:順勢交易是什麼?有什麼好處或缺點?要怎麼使用?)
(延伸閱讀:個股本益比歷史曲線?「道瓊指數vs.GDP」歷史曲線?免費的Macrotrends網站都有!(內附簡單名詞解釋))
而如果Visa 判斷錯誤、未來經濟真的嚴重衰退了,那星巴克股價可一點都不抗跌,所以仍然要小心風險。
(延伸閱讀:<美股分析> 星巴克Starbucks(SBUX.US) 股價未來會如何?我認為近期會有點顛簸。因為…)
元宇宙第一股Roblox2023第二季財報:營運現金流和日活躍用戶持續成長,雖然虧損又擴大了,但不須太過擔心
元宇宙第一股Roblox(RBLX.US)最新的財報大多是好消息:營運現金流超越2021年第一季、日活躍用戶持續上升等。


雖然它因為大舉投資研發再度虧損擴大,但我覺得不太需要擔心,成長股本就是這樣。

而且它的虧損也有部份是因為營收認列方式的問題(這解釋起來有點複雜,可以參考介紹Roblox的文章),公司本身沒問題。
(延伸閱讀:<美股分析>全球第一支 元宇宙 概念股 Roblox ( RBLX .US),股價值得期待嗎?)
所以,我覺得如果你有耐心的話,目前看來Roblox是可以慢慢佈局的。只是很難保證它需要多久才會上漲。
迪士尼 最新財報 – 遊樂園收入增加、廣告收益下滑、Disney+用戶因漲價流失
2023年5月公布的迪士尼 財報 顯示,遊樂園營業利潤年增了23%,傳統電視業務營業利潤年減35%;Disney+則因為漲價而讓訂閱用戶數下降2%。雖然Disney+的ARPU(平均用戶營收,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依據目前財報看來,迪士尼的另外兩具成長引擎還沒恢復動能。我認為,短期來說,迪士尼 股價 要持續上漲不容易,市場上有許多其他好股票,倒是不用先糾結在迪士尼股票上。
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