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店銷售是什麼?為什麼對零售業、餐飲業來說很重要?

同店銷售是什麼?為什麼對零售業、餐飲業來說很重要?

財金名詞介紹

如果看零售業、餐飲業的財報,常常會出現「同店銷售」這名詞(英文叫做Same Store Sale,縮寫是SSS,或稱Comparable Sale)。而且大家都很重視。這是專屬於零售業、餐飲業的重要財務指標,因為零售業、餐飲業有很多家店….

同店銷售,可以判斷展店的效率如何

零售業或餐飲業,有兩個數據很關鍵:「同店銷售(same store sales)」和「總店面數」

如果我立志成為包租公,努力一番後有了第一間收租套房,可以每月帶來5,000元的獲利。當每月穩賺5,000後,我就會想:「既然一間套房能月賺5,000,那不妨就弄兩間?這樣就可以月賺10,000了!」然後我就會想辦法弄第二間。

如果順利讓兩間套房月賺10,000後,又會想著弄10間、20間套房…,期望能月賺100,000、200,000….。而當套房數擴張到一定程度後,就會想讓每間套房賺更多錢!可能用稍微好一點的裝潢然後租更貴之類的。

這就是「同店銷售」和「總店面數」的概念。「總套房數」就是「總店面數」,「同店銷售」就是「一間套房賺多少錢」。而「同店銷售」通常看的是「成長率」,因此單位是%,意思就是「比上次統計期間多賺多少%」。只要同店銷售 > 0 ,就表示持續成長

像亞馬遜這種做電商的不算。但是像Walmart、好市多、星巴克等等,都有數千家、甚至上萬家店。而且他們都希望持續展店。對於這些已經有品牌的零售業、餐飲業者來說,幾乎可說「展店就能提升營收」,非常方便。

但展店的效率如何?真的划算嗎?這就要看同店銷售了。比方說星巴克好了,如果有間星巴克能一個月賺100萬,老闆覺得太棒了,就在它附近再開兩間店,結果三間店加起來賺150萬。

總額成長了50%,非常厲害,可是平均每間店從賺100萬變成賺50萬,賺錢效率就變低了。

這背後可能傳達很多訊息,都會是大家評估星巴克的資訊。可能是大家對星巴克沒興趣、所以獲利降低了?可能是這一帶的人沒那麼喜歡喝咖啡?總之,如果在展店的同時同店銷售能夠持續上揚,就最好了。像是美國的一美元商店,在2010~2019年時,就在快速展店時同時維持同店銷售的成長,非常厲害!

(延伸閱讀:<美股分析>經濟越差,它越好。全美最多店面的一美元商店Dollar General(DG.US)& Dollar Tree(DLTR.US)

而同店銷售還可以再細分….

同店銷售,可再細分為「來客量」和「消費金額」

銷售 = 來店裡的客人 x 客人平均花的錢。因此,同店銷售可以再分為「消費金額Average Ticket」和「來客量transcation」。

像2022年下半年通膨高漲,許多零售業的同店銷售雖然上漲,但是主要是因為「消費金額升高」,「來客量」反而沒怎麼動。這就讓人疑惑是不是表示物價太貴、只有買得起的人會來消費?

另外像是星巴克的同店銷售也有類似的情形:消費金額升高、但是來客量沒變。公司解釋是「消費者行為改變」,因為大家更愛叫外送,不喜歡來店消費了,星巴克也會再推出新的戰略,來迎合這波趨勢。

(延伸閱讀:<美股分析> 星巴克Starbucks(SBUX.US) 股價未來會如何?我認為有機會。因為…

結論:同店銷售只要 > 0 就表示持續成長中。而且「來客量」、「消費金額」同步上漲最好。

總之,同店銷售因為是個比率,所以只要 > 0 就表示持續成長。而「來客量」和「消費金額」同步成長是最理想的,這表示來店消費的人變多了,而且花更多錢。所以,要投資零售 / 餐飲股票嗎?一定要關注「同店銷售」!

無留言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