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流 vs. 賺價差,哪個好?

投資基本觀念

內容目錄

寫在前面:

“富爸爸系列”出版後,現金流就風行了起來。書中倡導累積被動收入(以下統稱現金流) 的概念,且定義退休的標準為: “現金流 > 生活開銷”。但是,就跟高獲利伴隨著高風險一樣,世上沒有100%的好事。為了現金流,我們犧牲了什麼?跟買低賣高賺價差相比,究竟哪個比較好呢?

現金流的優點:

穩定。
只要挑選配息穩定的公司(像中華電信),就能產生穩定比例的現金。如果買進的股價又夠低,真的是能年年打敗定存。

現金流的缺點:

慢。
因為,要讓現金流持續,我們就得放棄資本利得。
假如在 2009年4月,我用60塊買進中華電信的股票,也於2010年領到 9%左右的配息率。而 2011年時,中華電漲到100塊,漲了66%。如果我賣掉股票,就立刻賺到66%的價差;但一賣掉股票,9%的現金流就不見了。

該怎麼抉擇?

我們可以算一下:每年領9%,要多久才能領足66%?七年多。也就是說,如果不賣股票,就得等到七年後,才能領到66%的配息。下個金融災難何時會來,何時這66%的價差會消失,我們永遠不知道。所以,賣掉股票,會更明智。因為這筆獲利能更快使用。萬一股市下跌,我們就能用多賺的66%,產生下一筆利潤,累積複利

公司配息越多,成長的資本越少。股價就更難上漲。

比方說,美國的Apple(股票代碼:AAPL)。它現在是史上市值最大的公司。從金融海嘯後,翻漲了不止三倍。可是,Apple只發過一次股利。其他時間,他們都把手上滿滿滿的現金  (據說比美國一年的預算赤字還多),拿去研發新技術,或收購公司。借此來開發更好的產品。有了新技術,就能開發更好的產品,產生馬太效應,把競爭對手拋得更遠。有更好的產品,就有機會讓股價更高。但,要是他們配息?歹勢,發展新產品的錢就變少囉。


另外,股神巴菲特也出名的不愛發股息。發股息,代表將公司的收益還給股東。股東得自己決定怎麼處理這筆錢。而由史上最強的投資人幫忙打理,會不會比自己安排更好一點?

累積現金流好,還是先賺價差:

這得看要的是還是了。
如果因為遺產、贈與、中獎….,一開始就有500萬,那儘可等候股市低點,用低價買定存股。比方說:用60塊買中華電信 (股票代碼2412),每年領35~45萬的配息(以這五年配4.5~5.5塊的股利來算,報酬率是7~9%。配息就是35~45萬),幾乎是上班族的年薪了,很讓人羨慕。但如果沒這麼幸運,又想加快累積到500萬,那賺價差就是好選擇。各位可以參考如何提高複利如何抓住大漲-投資中的“馬太效應”如何抓住大漲-何時進場?等文章,來加強賺價差的技巧。

如何平衡賺價」和過生活

我們可以準備一點夠過日子的現金,剩餘的錢拿去賺價差,更快累積總資產。該怎麼分配呢?比方說,每年的平均花費是25萬。那年初時,就準備25萬。花完了再賣掉部分股票當生活費就好。

最後:

賺價差好,還是現金流好?以“最短時間累積最多財富”的前提下,賺價差絕對好過於累積現金流。如果真的很喜歡現金流,不妨等到資產累積到相當規模時,再拿出一些部位建立現金流。這樣絕對會比一直累積現金流更快。


相關文章:



無留言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