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美國公債違約的新聞又到處都是,引起了許多恐慌,這篇文章就來講講我的想法。首先,我覺得美國公債違約的機率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低,但是「股債平衡」、「股市跟債市反向」的這個趨勢可能會失效個幾年。為什麼呢?我們先從美國公債是什麼講起….
Table of Contents
美國公債是什麼?
美國公債,簡稱美債,就是美國政府發行的債券。嚴格說來是由美國財政部發行,再賣給全世界。
債券,就是借據,所以美國公債也就是美國政府跟你借錢,然後給你的一紙憑據。
(想看更多關於債券的介紹,請看這篇文章:債券是什麼?債券入門 – 專有名詞解釋和整理)
借錢給人最怕不還,但美國公債是全球最強國政府跟你借錢的借據,光聽起來就很威了對吧?所以,美國公債的殖利率就號稱「無風險利率」,因為大家相信美國政府不會違約。
那,美國公債究竟都是誰在買?
美國政府的最大債主:聯準會
下圖是美國政府的債主分佈圖,也就是美國公債的持有者分佈圖,截至2024年Q3,此圖來源是路透社。美債的總金額是36兆美金,最大的單一債主是聯準會,持有美國國債13%;其他的55%則分散在美國的各式投資者手中(像是避險基金之類的),而7%則是由社會安全基金等持有。所以,美國人自己就是自己的債主。

那新聞常報「中國大賣美債」、「日本大賣美債」,看起來很恐怖,但真的需要擔心嗎?路透社的同一篇文章也有整理各國持有美債的數目,其中日本持有最多,總共1.098兆美金;中國第二,0.768兆美金。美國的好兄弟英國居然還排第三?持有0.765兆美金。當你看到這個數據,再看到「中國大賣美債」的新聞時,就知道不用擔心了。0.768兆只佔36兆的2.1%而已啊!

可是,雖然中國大賣美債這類新聞不用擔心,現在卻需要擔心另一回事。這跟美國的國力和威信無關,而跟美國的政策方向有關….
美國公債和股市的關係,過去呈反向,未來幾年…,可能同向。
過去有個很流行的投資方式,叫「股債平衡」。也就是一半資金持有股票,一半買國債。
理論上,股市和債市會呈反向,也就是股市大跌時美國公債會上漲,然後股市大漲時美國公債會停住不動或者小跌。所以,一半資金買股票,一半資金買國債,股票大跌時就能讓上漲的國債來抵銷下跌的股票,整桶金就能賠少一點,或甚至賺錢;股市大漲時,因為美國公債可能停住不動或者小跌,整桶金還是能賺錢。
這方法以前很香,未來幾年卻可能失效、或者沒那麼有效了。
為什麼?我們先來看股債平衡以前為什麼會有效。又或者以前為什麼股市跟國債會相反。
股市下跌是因為經濟不好;經濟不好,聯準會就會降息刺激經濟,降息會讓美國國債上漲,所以美國國債的漲幅就會抵銷部份股市的跌幅。
為什麼降息會讓美國國債上漲呢?因為升降息會影響未來發新國債的利率。
比方說現在的美國國債利率是5%,聯準會打算降息到4%,那以後發的國債利率就會下降。這樣一來,大家就會搶買現在的5%國債,好先鎖住現在這個比較香的5%利率。物以稀為貴嘛,5%的國債價格就漲了。
如果聯準會又降息到3%,那同樣的事情就會發生在4%的國債上,4%的國債就又會上漲。
反過來,升息可能會讓國債下跌,因為未來的國債利率更高啦。比方說現在的美國國債利率是5%,聯準會打算升息到6%,那大家就等著買未來利率更香的國債就好了,買現在5%的幹嘛?買的人少,價格就上不去,現在5%的國債價格就可能停住不動、甚至下跌。
(實際上的國債交易比這複雜得多,這邊只是說明基本原理。)
所以,如果聯準會一直在經濟不好的時候降息,經濟好的時候升息,那股市差的時候國債就會漲、股市好的時候國債就會停滯或者下跌,股債平衡的做法就能賺錢。
可是,經濟不好時聯準會真的能降息嗎?2022年就不是這樣了。2022年經濟不好、股市又大跌,聯準會反而還升息。搞得股市和債市一起跌!
為什麼2022年經濟不好、聯準會還升息呢?因為通膨嚴重。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當時說了一句話:「物價不穩定的經濟成長沒有意義。」
(延伸閱讀:什麼是降息和升息?通膨是什麼?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鮑威爾:物價不穩定的經濟成長毫無意義。
為什麼他這麼說呢?想像一下,今天經濟很好,你加薪了10%,結果通膨嚴重、物價上漲20%!那你的加薪有差別嗎?沒有對吧。所以,唯有物價穩定下來,每年穩穩的上漲3%、4%,你的加薪10%才有意義,你實際的購買力才有增加。
因此,只要通膨不嚴重,聯準會就可以在經濟不好的時候降息,國債就可以扮演避風港的角色,股債平衡就能賺錢;但通膨嚴重時,聯準會就顧不得經濟了,他們得先穩定物價。不但降息不了,可能還得升息,那國債不但避不了風雨,可能還會帶來風雨,就像2022年那樣。
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可能會讓通膨嚴重,讓聯準會降不了息
美國之前的通膨為什麼不嚴重?因為當時的全球秩序穩定。貿易全球化、生產外包….,等趨勢持續了十餘年,沒什麼改變。
下面這張圖是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時間是1960年到2023年。資料來源是FRED。可以看到,從1985年到2020年,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大部份都還滿平穩的,直到2021年。2021年新冠疫情搞得全球供應鏈大亂,買台新車要等上大半年,才讓物價暴漲。

那,為什麼1985~2020年美國的物價平穩?因為,這段時間開始了全球化趨勢。一方面把辛苦的勞力活外包給東南亞,原本要付給美國勞工的昂貴薪水變成只要付一點點;另一方面,這股趨勢持續了很多年都沒有改變。
像台灣是電子代工王國,台積電是合時創立的?1987年。台灣抓到了美國製造業外包的這個趨勢,飛速成長了好多年。
可是,川普想改變這個趨勢。因為製造業外包也造成了美國的社會問題,像是貧富差距、搶案、槍擊案等等。美國的社會問題成因很複雜,不能完全歸咎於工作外包。不過,美國政府最近似乎鐵了心想把製造業移回去,他們覺得這能解決部份的社會問題。
像川普發動的關稅戰,就是改變這趨勢的招數之一。如果川普課徵高關稅,那美國境內製造的產品就有價格優勢。日本的進口車就會比美國車還貴,消費者就會改買美國車,製造業就會流回美國。
但,這樣一來美國的物價絕對會上漲。像是衡量通膨常用的指標 –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簡稱CPI),新車價格就佔了裡面的3~5%。當日本賣到美國的車被課徵高關稅,美國的進口新車售價一定會增加,CPI 也就會跟著上升了;
除了汽車之外,驅逐非法移民也會提高物價。房屋成本(包含租金)佔CPI 的30%~40%,但非法移民是建築成本很重要的一部份。
非法移民還沒有身份,幹苦力領現金的建築工人很適合他們;對建商來說,請非法移民當建築工人很省錢,因為直接發現金就好,還不用負擔健保或者其他福利。但非法移民也造成很多的社會問題,像是搶案或走私毒品等等。美國政府想驅逐非法移民,這可以減少美國的社會問題,卻也提高了房屋成本,因為建商更難請建築工人了。
總之,最近川普政府在進行一連串的改革,這些改革都可能會推升物價。這樣一來,聯準會可能就沒法像之前一樣,經濟不好時就降息來刺激經濟,至少在剛推動改革的前幾年不行。這時候,美債可能很難扮演好避風港的角色,要也得等美國這些變革風平浪靜後才行。
這種事情過去發生過….
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讓聯準會難以降息救經濟
下圖(圖一)是美國十年公債的殖利率,期間與通膨資料一樣,都是1965年初至今。我把通膨的資料再貼一次,放在十年公債殖利率的下面(圖二),好作比對。再下面的圖三,則是同樣期間的聯邦基準利率,來看看當時聯準會的升降息動作如何。圖中的灰色區塊則代表經濟衰退的年份。
公債殖利率往上代表價格下跌,公債殖利率下跌代表價格上漲。可以從圖二看到,1970年代通膨嚴重,就算是經濟衰退的年份,聯準會照樣升息(如圖三),美債殖利率也因此一路飆升(如圖一),也就是美國公債價格下跌。



所以,這時候如果你想要「股債平衡」的話,很可能會「股債雙殺」…..,得不償失。
那,還可以投資美債嗎?當然可以,只要你不期待賺價差、而是當作穩定現金流來源的話,美債是個好東西…
可以考慮買美國公債並持有到到期,而不是賺價差。
而且建議直接買美國公債,而不是買公債ETF或公債基金。直接買美國公債有個好處:它有到期日。
只要持有到到期、美國政府又不違約,那就100%保本保息(不計匯差),公債ETF或者公債基金可沒那麼好。
ETF和基金都持有許多不同期限的美國公債,像iShares的7~10年美國公債ETF(股票代號:IEF)就是持有7~10年左右的美國公債。那今年過去了,它如果都不改買新的公債的話,7~10年公債不就變成6~9年?所以iShares就會賣掉那些小於7年的,再換成7年期限的美債。也因為它會這樣一直換,所以它沒有到期日這回事,也就沒有到期100%保本保息的好處了。
你說,但直接買美國公債門檻好高….,怎麼辦?現在許多金融機構的複委託都有小額債券,門檻降到10萬元台幣以下,輕鬆很多。或者你也可以用海外券商買美國公債,門檻更是降到5萬元台幣以下。好奇的話可以看這篇「如何用盈透證券買美國公債 / 公司債?」
美國國債會違約嗎?請想想看,違約的話最慘的會是誰….
最近很多人在說美國國債要違約了,感覺很恐怖。這真的會發生嗎?我覺得機率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低。
你知道,二次世界大戰後這是我們人類享有最久的一次和平嗎?這不是因為我們變高尚了,而是因為我們發明了核子彈。核子彈是「保證互相毀滅」,你可以打我,但你自己也會死。所以各國就僵在這,不敢輕易動武。維持了數十年的和平。
(詳細說法請看「人類大歷史」,這本書非常好看,大推!)
美國國債違約就是金融世界的核爆。
如果美債真的違約,美股、美元、美債全部都會暴跌,美國會失去最強國的地位和威信,而全世界也會跟著陪葬。
你覺得美債違約最慘的會是誰?絕對不是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也不是我。而是那些資產用美元計價的頂級富豪,還有美國人。喔對了,還有抱著美國公債的英國、日本、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政府。他們的美股、美元和美債都會大幅縮水。
你我可能損失個數十萬、甚至百萬千萬美金,他們可是會損失數十億、上百億美金!所以,我覺得我們不用太過擔心美國公債違約,因為有很多比我們更有能力、更有影響力的人會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真的違約的話,我的資產跟比爾蓋茲的差距應該會拉近不少)
我覺得會有人買下新發行的美債,讓美國政府有錢去還舊債。這些人絕對買的心不甘情不願,但他們還是會買,因為他們自己也不想跟著陪葬。
如果你看了以上的說明還是很擔心的話,你也可以買美債的同時配上一點黃金,用黃金來避險。
那,美債的違約遊戲會結束嗎?美國就這樣綁架全世界?
如果美國政府能少花一點錢,那就不用擔心債務違約
現在大家擔心美國會違約,根本原因是「美國政府花得比賺得多」(也就是新聞上說的財政赤字),這就像我每個月賺5萬塊卻花10萬塊一樣,每個月要透支5萬。我只有跟銀行借信用貸款來付錢。如果我跟銀行借了信貸100萬,那我就還能撐20個月。但,這畢竟只能拖時間,20個月過後我一樣每個月要吐5萬出去,還沒算上要還信貸的錢。
要怎麼解決這問題?要嘛是我每個月賺11萬,變成每個月還多出1萬;要嘛是每個月從花10萬省到只花4萬,一樣可以每個月多出 1 萬。
美國政府現在也是一樣,他們就是花得比賺得多,只好發債借錢過日子。只要美國政府能少花一點錢,讓每年都有多的錢存下來,那就能解決違約的疑慮。
結論:我覺得美債違約機率很低,可以考慮買來並且持有到到期。如果仍擔心違約的話可以搭配黃金避險
講了這麼一大篇,結論有三,整理給你參考:
- 川普的政策可能導致高通膨,可能未來幾年都會股債同向,不建議用美債來避險美股
- 美債違約的機率非常非常低,可以考慮買進並持有到到期,賺現金流
- 如果還是擔心美債違約,可以搭配黃金來避險。
覺得自己做功課有點累嗎?歡迎參考我的課程 – 「投資新手指南」
我跟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合開了「投資新手指南」課程,專門針對投資新手。
課程中會一次講解理財以及所有投資商品的基本概念,也會帶你入門美股,歡迎參考。
歡迎免費訂閱我的美股觀察筆記
我知道,現在訊息已經太多,你不需要又一個人來幫你整理資訊,而我也無意這麼做。這份觀察筆記,會是我觀察近期股市表現後,再揉合各大媒體新聞、外資報告以及和法人同業交流後的心得。我會試圖找出資金輪動的軌跡,發掘下一波強勢股。9/30起,每週一都會在本站發佈,免費分享。如果你想看看我的想法,歡迎在下方輸入你的email
🔔 免費訂閱百舜的美股觀察筆記
Podcast:
如果你懶得看字、覺得用聽的更方便,下面是我的Podcast,內容絕大部份取材自部落格和粉絲頁:
本專欄和美國盈透證券Interactive Broker合作,如果您覺得本篇文章有幫助,歡迎點擊此盈透證券的官網連結
此內容由盈透證券的付費影響者(paid Influencer)提供。 影響者不以任何其他方式受僱於盈透證券、與盈透證券合作或以其他方式附屬於盈透證券。 該內容代表影響者的觀點,不一定得到盈透證券的認同。 影響者的經驗可能不能代表其他客戶,且本內容中的任何內容都不能保證未來的表現或成功。
本文所包含的任何資訊均不構成盈透證券購買、出售或持有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或參與任何特定投資策略的推薦、促銷、要約或招攬要約。 投資涉及風險。 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定之前應獲得自己的獨立財務建議並了解與投資產品和服務相關的風險。 風險揭露聲明可在盈透證券網站上找到。
盈透證券是 FINRA 註冊經紀商和 SIPC 會員,也是美國國家期貨協會註冊期貨佣金商。 盈透證券為其客戶提供執行和清算服務。 有關盈透證券或本影片中提到的任何盈透證券產品或服務的更多信息,請訪問 www.interactivebrokers.com。
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