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分析> Airbnb 股價有機會嗎?要小心這件事的影響…

<美股分析> Airbnb 股價有機會嗎?要小心這件事的影響…

科技類股

你喜歡旅行嗎?我喜歡。疫情前,我每年最少出國一次,而且專去新鮮的地方(像西藏之類的)。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那八成用過Airbnb(股票代號:ABNB)。這間公司很勇敢的在2020年公開上市,跟其他上市就飆漲的成長股不同,Airbnb 股價 沒漲多少。因為2021年全球旅行凍結嘛,還活著就不錯了。
(延伸閱讀:成長股是什麼?成長股要看哪些指標?

現在早已解封,恢復成疫情前的模樣,再加上居家工作風行,讓更多人有時間旅行。Airbnb 股價 有機會嗎?它能面對其他大型訂房網站(像是Expedia、Booking.com、或是進來攪局的Google)的競爭嗎?

先說結論,我認為,它跟大型訂房網站本質上非常不同,因此不太算互相競爭;Airbnb 股價 長遠來看(一年以上那種長遠)可能有機會,但近期則會受到通膨影響,拖累它的每晚平均營收(ADR,Average Daily Rate),進而影響營收成長率。長遠來說,Airbnb 的機會在於持續擴張,讓更多地方能用Airbnb。屆時,Airbnb 股價 應該能慢慢爬升。

(延伸閱讀:營收是什麼?營業利潤、毛利、淨利又是什麼?何者最重要?這篇文章告訴你

Airbnb,讓你出租多餘的房間給旅客

或許有些人不知道Aribnb在幹嘛,因此還是說明一下。Airbnb,起源於兩個創辦人付不起房租,又剛好發現舊金山的展覽旺季旅館一房難求,因此就在租屋處放上三張氣墊床,架設個簡單的網站,問人家要不要住,然後再附一頓早餐。這也就是Airbnb的原意「Air bed and breakfast,氣墊床+一頓早餐」。沒想到很受歡迎!

這也就是Airbnb現在主要的業務:讓我們出租多餘的房間給旅客。這跟沙發衝浪(couchsurfing)不同,沙發衝浪是「屋主免費招待旅客」,而Airbnb則是屋主變身成老闆,收費接待旅客。

(而且也真能讓屋主賺到錢!據Airbnb自己的數據,全球屋主(Host)的平均利潤是每年9,600美金不無小補啊。)

好了,知道Airbnb在幹嘛後,我們一項一項來比較Airbnb和傳統訂房網站的不同,然後再來看看Airbnb的機會和缺點。

首先,當你在規劃旅行挑住宿時,就只有兩類選擇:住進當地人家裡和旅館(泛指豪華飯店、商旅、民宿等)。

當你選擇住進當地人家裡,本質上就與住旅館非常不同….

Airbnb,住進當地人家裡,更貼近當地人生活

當地人可不會住飯店,飯店是給外地人住的。飯店可能很奢華,可能有員工服侍得好好的,只要打通電話就有餐點送進房、也不用擔心語言問題,但那畢竟不是當地人的日常。

要體驗當地人生活,住他家會更有感覺。我曾跟朋友住在法國中部的小鎮,買菜回來自己做;我們去了法國的超市,用英文和法文單字夾雜(加上比手畫腳)和店員溝通;坐在法式裝潢的客廳喝紅酒聊天、點壁爐的火來取暖;還睡在閣樓的小房間等等,這都是住飯店體驗不到的。

這,就是Airbnb獨特的地方。在上面可以找到非常特別的房間,有船屋、樹屋、城堡等等,千奇百怪、各式各樣,酷吧?

但是,很多人仍不敢住進當地人家裡,因為它有個很大的風險…

住當地人家裡最大的風險:安全。住旅館可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獨特的體驗聽來很美好,但是糟糕起來也很糟糕。撇除浪漫情懷不談,要住到十萬八千里外、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家裡,這多麽讓人擔心?住飯店有警衛、有工作人員,我不用擔心被侵犯;住當地人家裡就不同了,不論屋主有沒有同住,都沒有工作人員保護著。

再說,不只旅客擔心,屋主也會擔心。屋主怎麼知道旅客會不會亂偷東西?會不會開趴垃圾弄滿地然後完全不整理?(我經營Airbnb的朋友還真遇過)

當你在意安全,就完全不會選擇住進當地人家裡,而改住旅館或民宿。當你選擇住旅館或民宿時,用傳統訂房網站或者是Airbnb都完全沒差了,因為只差在價格。

除了住宿之外,Airbnb跟傳統訂房網站相比還有個缺點:它不能訂機票和租車:

傳統訂房網站同時能訂機票和租車,Airbnb則只有住宿

傳統訂房網站和Airbnb的商業模式非常不同。像Expedia、Booking.com等,強調的都是「一次購足」,我們可以在上面買機票、租車、訂飯店房間和觀光景點門票,基本上是「線上旅行社」的概念,Airbnb可不行。

這對Airbnb來說是個缺點,因為我很可能在訂完機票和租車時就順手訂了旅館了。

而且,Airbnb賺錢的方式也與傳統訂房網站不同,它賺訂房費…

Airbnb收取訂房費%,與傳統訂房網非常不同

以訂飯店房間來說,傳統訂房網站的收費方式有三種:

  1. 低價一次買進空房制(Merchant Model)- 用折扣價一次跟飯店買進大量空房間,讓飯店免去空房成本,網站再加價賣給房客(Expedia以此方式為主)
  2. 代理制(Agency Model) – 單純幫旅客訂房,在平台上訂房完成後將資訊轉給飯店,再收取轉介費(Booking.com以此為主)
  3. 廣告費制 – 單純幫飯店打廣告,協助網友比價,再將網友導流至飯店網站

Airbnb則不同,以住宿來說,Airbnb同時向屋主及房客收取服務費,向屋主收取訂房總金額(包含房價、清潔費等)的3%,向旅客收取訂房總金額的14%。所以,房價越高,Airbnb賺越多;

而傳統訂房網站很難明確訂出收費%,因為以第一種方式(低價一次買進空房制)來說,就會依不同地區的旅館而變化。

以旅客角度的平均房價來說,Airbnb比較便宜。2023年第二季的法說會上,Airbnb管理層說,目前Airbnb上的全球平均房價約67美金,比大部份旅館都便宜。

以上,就是Airbnb與傳統訂房網站的不同。

然而,Airbnb最關鍵的優勢還是「住進當地人家裡」這個差異。前面說過,這最讓人擔心的就是安全,Airbnb也很清楚,因此它採取了「雙向評價」的措施…

Airbnb克服安全疑慮的方法:雙向評價和投保保險

傳統的訂房網站上,都是客戶評價業者,Airbnb上卻是屋主也可以評價房客,因為屋主也怕被旅客搗亂。屋主和旅客都需要認真的寫自我介紹、放上真實的照片,然後互相給對方評價(下圖是我去蘇州後某位屋主給我的評價,我也需要讓其他房東肯定才行)。

未來當我去下一個地方時,屋主看到我有其他好評,就更放心讓我入住;相對的,我看到屋主有其他房客的好評,也會更放心住進去。

所以,不論對屋主還是房客來說,剛開始進入Airbnb都需要時間累積評價。像以我住Airbnb的經驗來說,我會首先挑選站上的超讚房東(就是評價很高的房東),這樣更能放心。而一張白紙、毫無評價的屋主或房客都需要時間經營,得花時間累積評價才行。

除了評價之外,還有保險。像是Airbnb針對了屋主的財產推出最多100萬美元的保險;如果房客不小心受傷,屋主也有100萬美元的責任險;疫情期間,屋主或房客如果取消訂房也會全額退款等等,這都是為了讓屋主和房客對這平台更放心。

或許有人覺得,這些事情做起來沒啥了不起的啊?沒錯,但其他平台如果只是做得跟Airbnb一樣好,屋主為什麼要換平台?這也是為什麼Airbnb可以累積了700萬間商旅飯店以外的房間(截至2020年),而Expedia和Booking.com卻不到300萬間的原因

再來,由於Airbnb是從「讓屋主出租空間」起家,因此它累積了相當不同的經驗,這也是它和傳統訂房網站最大的差異…

Airbnb負責媒合屋主和旅客,傳統訂房網站靠的是低價

我前陣子去高雄出差,看到高雄水京棧不錯,我立刻Google出水京棧的房價,看哪個網站最便宜。我瞄準的是水京棧,至於是在Expedia、Agoda還是Booking.com訂的,對我沒差,誰更便宜誰更好(甚至現在我也忘記是用哪個網站訂了)。如果我住水京棧不滿意,我會怪水京棧,訂房網站不過就是個工具。

Airbnb就不同了,上面的屋主我都沒聽過、都不知道誰是誰,當我選擇這個屋主,靠得是上面的評價和照片。如果我不滿意,有部份會怪到Airbnb頭上;反過來,如果我對水京棧很滿意,我加分的是水京棧,不是訂房網站;但如果我住Airbnb很滿意,也會對Airbnb印象更好。

所以,跟傳統訂房網站相比,Airbnb需要管理屋主如何服務旅客,有糾紛時需要仲裁;傳統訂房網站可不用介入飯店跟房客的糾紛,頂多是訂房出問題時需要解決

跟傳統訂房網站相比,Airbnb更像個輔導者,輔導屋主們如何吸引旅客、如何訂價、如何賺到錢

這,就變成了Airbnb的競爭優勢。

當你想出租空房間時你會找誰?會找有很多輔導經驗的Airbnb,還是經驗沒那麼豐富的傳統訂房網站?當你想住進當地人家裡、體驗當地生活時你會找誰?會找有更多解決糾紛經驗的Airbnb,還是經驗相對缺乏的傳統訂房網?

當你是屋主、想刊登自己的房間給全世界旅客時,你可能會同時在Expedia和Airbnb兩邊刊登(畢竟刊登不用錢),但如果兩邊同時有旅客要搶同一個時段,Airbnb上的旅客有許多好評,Expedia的旅客卻沒什麼評價,你會優先給哪邊的旅客?應該是Airbnb

因此,這是個正向循環:

所以,如果大家都喜歡「住進當地人家裡」,那Airbnb可說是難以匹敵,不是傳統訂房網站可以競爭的。而Airbnb也做了個問券調查,似乎千禧世代更重視這個…

千禧世代,更愛旅行,也更重視「獨特的體驗」

Airbnb和德商GfK做了個問券調查,訪問1000個美國、英國、中國的千禧世代,發現比起傳統價值觀的買車和買房,他們更願意花錢在旅行上。千禧世代(Millennial,1980~1990出生的人)是史上最多人的世代(我也是其中一員),預計到2025年時,這一代、和更年輕的世代會佔全球旅遊業顧客的75%。

資料來源:Airbnb

而且,千禧世代想要的不只是旅行,還希望能有獨特的體驗。要怎麼有獨特的體驗呢?就是「和當地人一起生活。」

資料來源:Airbnb

我有朋友經營Airbnb,我幫她接待了幾組大陸客人,年齡跟我差不多。我好奇的問:為什麼不住飯店?要跑來住Airbnb?他說,他想過過看台灣人的生活,想和台灣人一樣早起去永和豆漿叫份燒餅夾蛋,坐在凳子上翻報紙,感受早起趕上班的味道(當晚我們就去買炸雞排和台灣啤酒了😆)。

我完全可以理解。

我在西藏也跟藏人坐在路邊吃青稞餅配犛牛肉;好友去義大利時,跟屋主一起喝酒、閒聊、配義大利下酒菜(但她說義大利腔的英文超難懂😆)。這種獨特的、與當地人交流的體驗對我們來說是旅行的核心,更勝過當地的觀光景點,也更勝過舒舒服服待在飯店裡。

目前看來,這份調查有參考價值(畢竟是Airbnb自己發起的調查嘛,總會懷疑一點),因為依據App Annie的數據(截至2023年8月),Airbnb在全世界100個市場中名列前十大熱門App!相較之下,Expedia在全世界25個市場中名列前十大熱門App,Booking.com則是在152個市場。

如果未來真如他們做的調查那樣,千禧世代更喜歡獨特體驗的話,Airbnb真有機會一步步向上爬,只要能度過某些風險的話….

政府監管是Airbnb的麻煩,但長期看來問題不大

這種共享經濟,在各國都是問題,這不純然是政府找碴或反對新創。

商業旅館和飯店都受到政府的安全法規管理,政府會派人抽查逃生設備等安全措施。如果房客發生意外、或有糾紛等等的也有很多法規可遵循;

但,有的不肖業者懶得申請牌照,自己找了空房間隔套做日租套房,公共安全隨便弄一弄後放上Airbnb,用超低價吸引客人,結果客人卻不幸因簡陋的安全設施過世,就像這則新聞一樣。這種事情怎麼能放任?怎麼能合法?因此,許多國家仍未合法開放Airbnb,除非申請旅館執照,讓政府定期檢查。而在台灣,如果沒有申請旅館執照,那當Airbnb屋主是非法的

而對許多Airbnb屋主來說,出租閒置空間本就是想多賺錢。如果要另外花錢改裝來符合政府法規,可能就不划算了。就像阿姆斯特丹的政府嚴格執法後,當地少了80%的Airbnb屋主一樣。這,都是Airbnb的風險。

不過反過來說,全球各地的政府不太可能同時加強執法。像阿姆斯特丹嚴格執法後Airbnb還是活得好好的一樣。所以,嚴格執法後股價可能驟跌,但長期看來問題不大。

Airbnb 股價,營收成長率逐漸降低

在公司年報中說到,Airbnb的旺季是每年的第三季(7、8、9月),第四季(10、11、12月)則是整年中最淡的淡季。第三季不用多說,很多國家都放暑假,大家都到處玩;第四季時歐美都過感恩節和聖誕節,大家回家團聚,不太出門旅行。

所以要算Airbnb的營收成長率時,要「與去年同期相比(也就是年成長率YoY)」,與上一季相比意義不大。然而,Airbnb的營收成長率卻逐漸降低:

營收年成長率逐漸降低,是因為它的ADR(Average Daily Rate,平均每晚營收)逐漸降低。公司管理層說,他們提供了讓屋主更能靈活調整價格的工具,屋主會自行抓出一個平衡點,既能賺到錢,又不會貴到讓旅客寧可去住飯店

所以,當Airbnb上的選擇越來越多,屋主間的競爭也就越來越激烈,價格自然就漲不上去。但對Airbnb本身來說不是大問題,公司管理層認為未來的成長動能在….

Airbnb 股價 的成長動能:讓更多地方能用Airbnb;讓旅客住更久

讓我驚訝的是,其實Airbnb在全球旅館業的市占率還不高。像巴西,疫情後已經比疫情前成長了110%,德國則成長了60%。所以,如果Airbnb能在更多地方開花,這就是下一個成長動能了。

再來,則是「讓旅客住更久」。公司管理層說,疫情前,只有13%的的訂房是一次訂一個月以上;現在有18%,而且這個比率非常穩定。美國有越來越多公司可以遠端工作,所以員工可以每個月換不同的城市工作,邊工作邊旅行。

這,就是Airbnb的優勢啦,當我想換個城市工作,我可不想住在商務飯店裡。飯店沒有廚房、沒有客廳,還比較貴,住在當地人家裡空間大又便宜。所以,Expedia、Booking.com 較難吃到這塊需求,Airbnb比較能迎合這股趨勢

Airbnb的管理層認為長期來說(下個十年)這個趨勢會相當確定。

Airbnb 股價 如何佈局?我的想法是…

「更多人會遠端工作、邊工作邊旅行」這個趨勢會否成真?我覺得還需要觀察。但Airbnb應該能逐漸擴張,這沒什麼問題。

只是,這種新概念的公司,市場非常關心增長速度。當增長速度一亂,股價就跟著顛簸。所以現在投資Airbnb 較難獲利,如果經濟衰退,Airbnb 股價也不知道會跌到哪裡去,建議還是先觀望(或者用技術分析做個短多,比方說漲破月線後買進,跌破月線停損)比較好。

延伸閱讀 – 最新一季財報更新:

2023第四季 美股 財報 重點整理,和一些我的想法

Podcast:

如果你懶得看字、覺得用聽的更方便,下面是我的Podcast,內容絕大部份取材自部落格和粉絲頁:

Apple Podcast ;Spotify

無留言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