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不太好過,通膨突然升溫、美國聯準會猛爆升息,搞得股市大跌。但在這片混亂中,還是有一個小產業漲得不錯,就是「汽車副廠零件零售業」(Aftermarket),這產業的兩大巨頭 – Autozone(股票代碼:AZO,以下簡稱AZO)和O’Reilly(股票代碼:ORLY,以下簡稱ORLY)股價 在2022年都漲了將近20%,這一年S&P500可是-19%啊。
美股大反彈的2023年也不差,這兩大巨頭也漲了10%左右,還是贏過S&P500的5.8%(截至5月6日)。這兩間公司在幹嘛?他們未來又會如何?先說我的想法:只要通膨下不來、經濟不衰退,AZO 和 ORLY 的 股價 就沒大問題。因為,汽車對美國人是民生必需品,而車壞了就是要修。通膨肆虐讓美國人省下買新車的錢,先花錢修車;如果經濟好轉、通膨降溫,美國人可能就會去買新車而不修車,AZO和ORLY的股價可能就輸給大盤了。
AZO、ORLY 股價 2022年漲贏S&P500,2023年年初至5月也是
AZO 和 ORLY在股市慘跌的2022年不但上漲,漲得還不少:

那2023年第一季美股反彈、他們是不是就熄火了?沒有,一樣超越S&P500(截至5月5日):

AZO、ORLY在幹嘛?他們是「汽車副廠零件連鎖零售商」
就是賣汽車副廠零件的連鎖超市啦。
Autozone的網站在此。可以看到,從輪胎、煞車皮、保險桿、電瓶、方向盤、座椅….,非常多元。他們的店裡長這樣:

滿坑滿谷的汽車零件啊。但他們不負責修車,只做些簡單的檢測。把車拆開是修車廠的事,跟他們沒關係。他們賣的不是多厲害的高科技產品,沒有AI、雲端、電動車等最夯的趨勢。那他們為什麼這麼會漲?因為…
美國新車銷售雖然停滯,汽車總量卻越來越多!
平常我們關注的是「美國新車銷售」,因為那是美國消費力的表徵,當人們越來越有錢,就會買更多新車,福特、特斯拉、通用等車廠就會賺更多。而美國新車銷售早就停滯多年了:

但新車銷售雖然停滯,汽車總量(有註冊在案的汽車數量)卻越來越多(資料來源在此):

2020年時,美國有2.4億輛汽車;而到了2021年底,已經有約2.84億輛汽車了,多了4,400萬輛!畢竟美國地大,汽車對他們來說是生活必需品。而汽車越多,需要修的、換的東西就越多。那汽車總量為何越來越多呢?因為…
因為製造技術進步(和烏俄戰爭等因素),汽車平均年齡越來越老!
下圖是S&P Global整理的「汽車平均年齡」(資料來源在此):

可以看到,不論是乘用車或者是輕型卡車,平均使用年齡都越來越高了。這有兩個因素,一方面是製程進步,讓汽車的耐用年齡更久;再來是烏俄戰爭讓汽車零件供應鏈有些問題,所以新車到貨的速度變慢,人們只好繼續開舊車。
然而,汽車畢竟是消耗品。開得越久,需要修的東西越多。汽車保固一般來說差不多5年,5年以後如果有問題,又想省錢的話就只好找外廠,這就是AZO和ORLY的生意啦。
既然這個商機這麼大,為什麼沒有其他人跟他們搶呢?因為…
AZO和ORLY的競爭優勢 – 店面數多,其他競爭者難以匹敵
這概念跟台灣的 7-11 和全家便利商店一樣,靠店海戰術打天下。小雜貨店要生存可以,但其他公司要競爭就不容易,像OK和萊爾富就比較辛苦。
AZO在美國一共有6,168家店,排名第一;ORLY則有5,929家店,排名第二。第三名是Advanced Autopart(股票代號:AAP),有4,770家店。
店面多的好處有兩個:
- 方便 – 店面數多,客戶就更容易走到你的店裡,而不是走到競爭對手那。而既然方便,來客數就多,他們的銷售量就大,進貨量也就大。
- 進貨量大好壓低進貨成本 – 我去買菜和中盤商去買菜價格一定不一樣,因為中盤商就是能一次買一堆,所以中盤商每棵菜的成本一定比我低。成本低就能跟競爭對手打價格戰,或者用同樣的市場價格賺更多錢。像AZO和ORLY的毛利率都差不多是50%上下,店面第三多的Advanced Autopart(股票代號:AAP)毛利率就只有45%了。
(延伸閱讀:營收、銷貨淨額、營業利潤、毛利、淨利是什麼意思?毛利率、營業利潤率要怎麼解讀?這篇文章告訴你)
你或許會想,現在是網路時代了,店面多還有用嗎?電商不是很發達?對,但是這個產業很特別,他們不是只賣給想修車的個體戶,也賣給汽車維修廠們,而在這兩塊他們跟電商相比都有優勢…
個體戶方面的優勢:店員能幫助散客知道要買哪個零件
大部份人都不懂車(我也不太懂)。我們只知道車裡某個東西怪怪的,就想說去買個新零件。但AZO和ORLY的店員會幫忙檢測,可能發現壞的根本是其他零件,就能解決真正的問題。這,電商可做不到。
電商只能服務那些真正很懂車的散客,對於大部份一知半解的人來說根本幫不上忙。可能我在網路買了零件、裝上去才發現問題根本沒解決,而在AZO或ORLY就不會發生這種問題。
再來,AZO和ORLY也同時賣給汽車維修廠們(就是所謂的「DIFM」-「Do It For Me」)這對維修廠們是好事,一來維修廠不用自己先儲備零件,不用先卡一筆錢在汽車材料上;二來也因為維修廠們不用儲備零件,而能省下放零件的空間,所以能騰出更多空間來修車。
等到他們需要某樣零件時,再跟零售行叫貨就好了。這樣特殊的生態,也讓這些修車場們很依賴實體店面…
電商的當日到貨太慢!搶不過AZO和ORLY!
亞馬遜已經把物流做到極致了,但最快也頂多是當日到貨,這對維修廠們來說根本來不急。美國的維修廠賺的是服務財,場地就那麼大,時間就那麼多,如果能越快修好車,那就能賺越多錢(就像餐廳的「翻桌率」)。所以,修車速度對他們來說很重要。可是修車不是光有技術就好,還需要材料,
沒材料技師們就無計可施。因此,修車技師們可等不上幾個小時,他們的要求是「一小時以內」,
這也是AZO和ORLY的送貨速度。
為什麼能這麼快?因為店面就在附近!技師們只要打通電話給附近的店家,一小時內零件就會送上門。「店面數多」的優勢完全顯現在此。
好了,新對手很難競爭的原因講完了。那未來呢?股價要漲,要的是「賺更多錢」,還好AZO和ORLY有兩個成長動能…
AZO和ORLY的成長動能 1 – 供應鏈問題和通膨
是不是有點諷刺?當大家厭惡通膨的時候,他們卻因此受惠。下圖是美國新車和中古車的平均價格圖,可以看到,現在的售價是史上最高(資料來源在此):

車價貴除了因為所有原物料價格飛漲之外,再來就是供應鏈的問題了。市場缺車,自然物以稀為貴。
為什麼這對AZO和ORLY有好處?因為新車和中古車太貴,人們只好繼續開舊車啦。既然要開舊車,就免不了有些東西要陸續更換和維修,就變成AZO和ORLY的生意了;像ORLY的同店銷售在2020年之後整個高了一個檔次:

(延伸閱讀:同店銷售是什麼?為什麼對零售業、餐飲業來說很重要?)
如果通膨變得更嚴重,AZO 和 ORLY 的股價還有得漲。但如果通膨漸漸降溫、或者新車供應鏈變得順暢,可能AZO和ORLY 股價 會變弱一些。不過沒關係,他們還有第二個成長動能:
AZO和ORLY的成長動能 2 – 蠶食鯨吞較小的同行
ORLY在分析師日(Analyst Day)估計,Aftermarket的潛在市場有1,300~1,400億美金(分析師日的逐字稿連結在此),而ORLY在2022年的營收是140億美金,大約佔整個潛在市場的10%;AZO則是162億美金,佔約12%。這兩大龍頭,正磨刀霍霍準備蠶食鯨吞其他較小的同行。
ORLY過去十五年來都以每年約200家的速度展店,就算在疫情之前,他們的同店銷售也有3~5%的水準,展店步調沒有拖累同店銷售;而他們估計美國境內可以開到6,500~7,000間店,也就是說,大約還有3~5年的時間來達成這個目標,然後這兩大龍頭就要把焦點轉向海外了,他們目前已經在墨西哥有了幾十家店。
所以,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未來3~5年內 AZO 和 ORLY 的股價或許有些機會,各位可以考慮考慮。
結論:如果通膨不降溫、公司展店又順利,AZO和ORLY的股價在未來3~5年內或許有機會
通膨高漲和供應鏈不順,讓美國人寧可先開舊車。但開舊車就一定有東西得換,這就是AZO和ORLY的生意了。而且AZO和ORLY也正挾著它們的規模優勢吃掉小對手們,逐漸擴張市占率。如果展店順利,未來3~5年內可能AZO和ORLY的股價還有機會,可以好好留意。
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