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概念股 – 能源類:2024年股價漲了261%的Vistra Energy(股票代號:VST),未來會如何?

AI 概念股 – 能源類:2024年股價漲了261%的Vistra Energy(股票代號:VST),未來會如何?

科技類股

(本文需付費才能閱讀全文)

如果你有看商業新聞,應該知道AI的一大重點就是電力。美國如果要發展AI,那勢必須要大量的電。可是,又不是每間電力公司股票都漲。像本文分析的Vistra Energy(股票代碼:VST,以下簡稱VST)2024年就漲了261%,Next Era Energy(股票代號:NEE)卻只漲了22.5%。你說這兩者市值差太多了不能相比?那,市值比VST還小的Dominion 能源(股票代號:D)在2024年也只漲了20%。看來,不是每間電力公司都能受惠AI浪潮呢。

而且,2025年一月VST原本也漲了38%,然後就被DeepSeek擊沈了…..;Deepseek發布當晚,它一夜跌了30%,嚇了我一跳。結果,研究成果陸續出籠,專家們發現Deepseek還是一樣耗電,甚至可能更耗電(資料來源我放在後面),VST就慢慢漲了回來。

VST有什麼其他人沒有的優勢?未來該怎麼交易它?這都是這篇文章會談到的。

在分析之前,我們還是先解答一下Deepseek的問題…

麻省理工學院測試結果,Deepseek非但沒省電,還可能耗掉更多電?

這是麻省理工學院做的測試

他們裝了臉書的Laima和Deepseek R1,分別問這兩個模型可否說謊。Deepseek花了約17,800焦耳來回答這個問題,比臉書Laima多出41%。而且,Deepseek喜歡用更冗長的話語來回答問題,這讓它的能耗更多。麻省理工用40個指令測試的結果,Deepseek雖然每個字元消耗的能源和臉書差不多,但因為話比較多(話癆?)所以比臉書的Laima多消耗了87%的能源。

這篇經濟學人的文章也提到了這一點。

再來,Deepseek降低了AI的進入門檻,而讓更多公司想擁有自己的AI,這也反而會耗掉更多電。所以,看來是不用擔心Deepseek會讓整個AI更省電。

Deepseek的問題放心了,我們就來前情提要一下為什麼美國忽然開始重視電….

川普的「美國第一」政策,讓美國需要更多電

除了人工智慧和電動車外,川普的「美國第一」政策,也讓美國需要更多電。

製造業回美國,固然能為美國創造工作機會,但更多工廠就需要更多電;台積電去美國設廠也是,好處是讓美國也能生產最尖端的晶片,代價是,美國需要更多電。

電動車更不用說了,都叫做電動車了,當然就要有更多充電站啊。更多充電站就伴隨著更多電力需求了。

這之中,耗電最大的還是 AI 人工智慧的資料中心….

什麼是資料中心?為什麼 AI 需要這麼多資料中心?

資料中心是由一堆電腦主機組成的地方。裡面除了一堆電腦主機之外,還要有散熱裝置、配電裝置等,可以存放大量的資料。

其實資料中心以前就有了,它不是新名詞。我們手機裡用的App背後都是資料中心。

比方說Google Map好了,很多國家都可以用Google Map查位置,非常厲害。但,手機裡不可能存下這麼龐大的資料,這就需要 Google 的資料中心了。當我用Google Map搜尋某個地方,手機會把我的需求傳回Google的資料中心,資料中心裡的電腦就會處理我的需求,找出相對應的資料傳回手機,我的Google Map就會有結果。

這還只是Google Map而已。

像臉書和IG上面存了多少的照片和影片?還有Youtube那永遠看不完的影片要放哪?總不可能存在你手機裡吧。都得放在資料中心裡。再來,AI也需要資料中心。

AI 為什麼需要資料中心?除了上述的這種需求之外,訓練 AI 也需要很多資料。這些資料要放哪裡?資料中心;像是自動駕駛,自動駕駛需要的地圖資訊放哪裡?當然還是得放在資料中心;像是最近正在炒的人型機器人,等它真的能進入我們的生活後,它跟我們的密切互動一定也需要很多資料,也會產生更多資料,這些資料要放哪?還是資料中心。

所以,各大科技巨頭都砸錢蓋更多資料中心。像2025年初微軟就宣布將再砸800億美元蓋資料中心,主要還是為了AI。

更多資料中心,就需要更多電。

這篇文章有講到資料中心需要耗掉多少電。裡面有說到,一座大型資料中心的耗電量差不多等於一座百萬人口的城市,台北市目前有250萬人左右,就相當於2.5個台北的耗電量。而美國資料中心的耗電量在2026年會將近260TWh(太瓦時),約是美國總耗電量的6%;2022年時資料中心僅佔全美耗電量的4%而已。

所以,我們現在確定了兩件事:

1. 為了發展AI,勢必需要更多資料中心;
2. 除非有超大的科技突破(Deepseek還沒達到這個層級),不然,更多資料中心就需要更多電。

不過,資料中心不是隨處都能蓋,他們集中在某些地方….

美國資料中心只集中在這些州。那,為什麼呢?

美國的資料中心都在哪呢?全美資料中心最密集的地方,在維吉尼亞洲的阿什本(Ashburn),這裡甚至有「資料中心巷Data Center Alley」的暱稱。依據這篇當地官方的資料,它們是全世界資料中心密度最高的地方,目前有200個資料中心,還有177個待建;

德州達拉斯(Dallas)排第二。這篇文章有講到,德州現在是全美第二大的資料中心市場,全德州有329個資料中心,達拉斯就佔了159個。川普最近提出的「星際之門」計畫,會從哪邊先起步?德州。

下圖是全美的資料中心地圖,圖中的數字就是「這裡有幾個資料中心」,資料來源是這個網站。你會發現,資料中心集中在某些州,不是很平均。

(你也會發現這份資料跟前面那一篇文章有點不一樣,像前面說到全德州有329個資料中心,這個地圖裡又只有298個。我想,這可能是因為統計方式的不同,有的資料會把還在蓋的也算進去,有的資料卻是只要核准的就算。但,都可以看出資料中心集中在某些地方。)

為什麼資料中心會集中在這些地方呢?

資料中心選址要考量很多因素,像是地價要便宜、電費要便宜、天氣不能太熱(如果長年高溫,要散熱就要花更多錢啦)等,但,有個很重要的因素是「網路要快而且穩定」。資料中心是全球AI的後勤,如果選在鳥不生蛋的地方,就算地價和電費都很便宜、天氣也很好,但一直斷網也沒有任何意義。

那什麼地方的網路最穩定?就是「網路交換點」密集的地方。「網路交換點internet exchange point(縮寫為IXP)」的介紹詳情可以看這篇文章,它有點像網路世界的高速公路,負責連結不同網路之間的資訊。比方說像台北市跟桃園市各有自己的內部道路,但兩市之間的連結就要透過高速公路或者省道來連接,網路交換點就有點像省道或者高速公路的概念。

下圖是全美「網路交換點」的各州分佈,資料來源是這個網站。這個圖因為比例尺的問題,所以看起來數量有點少。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點進網站縮放比例尺,會有更詳細的數據。把這張圖跟上面那張資料中心全美位置圖比對一下,會發現位置很相近,網路交換點多的地方資料中心也比較多。資料中心靠近這些網路交換點,物理上的距離也近。距離近,傳輸速度就更快,延遲就更低。這是資料中心會靠近網路交換點的原因。

再說,這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某個城市包括網路環境等周邊條件好,就會吸引更多資料中心進駐;更多資料中心進駐,就會打造更好的網路環境,再吸引更多資料中心近來。

講以上這麼一大篇,重點就是「資料中心不是隨便哪個地方都能蓋」,而是集中在某些地方。而且這個條件不容易改變。

好了,既然知道資料中心容易集中在哪些地方,那,就來看看這些地方的供電吧。首先,要先解釋一下美國的三大電網….

美國三大電網介紹

先來解釋什麼是電網。

電網簡單來說,就是「把電力送到遠方」的網絡,由變電器、電纜等組成。像台灣的水力發電好了,水力發電需要水庫,需要利用水的高低差來發電,但又不是全台灣人都住在水庫旁邊,這時候就需要電網了。電網可以把電從遙遠的水庫送到城市的家裡,讓我們有電用。

台灣地小人稠,全台灣是一個大電網;美國就不一樣了,美國非常大,全美的電網分成三個,分別是:
東部電網The Eastern Interconnection,負責洛磯山脈以東的地區;
西部電網The Western Interconnection,負責太平洋至洛磯山脈以西的地區;
德州電網The Texas Interconnected system,就是德州自己的電網。
(想更詳細了解可以看這篇美國環保署的文章

這三大電網再各自連到區域的小電網,確保家家戶戶有電用。

每個電網的電價不同,你住在美西的舊金山,不可能跟遠在美東的紐約買電。

電力這種東西傳越遠越貴,因為要傳得越遠,就需要更多的電纜、變電所等設施,成本自然就高。所以,雖然工程上來說美西的電網也能連到美東的發電廠,但基於商業考量,美西電網一定是連到美西的發電廠,不會大老遠連到美東去,除非美西發生什麼巨大災害讓電廠都爆炸。

比方說你在美國東岸的紐約和中西部的拉斯維加斯,電費可能就不同。畢竟美國很大,每個區域的發電成本都不一樣。可能有的地方離發電廠近,那電費自然就便宜些;有的地方離發電廠遠得要命,電費就貴了。

講完電網,再來講講電網裡面的角色們…

發電產業解構

整個發電產業大概像下圖這樣(資料來源在此)。你覺得看不太懂的話就把它想成農產品的產銷架構好了,還滿像的。農產品是由農夫種菜,再賣給大盤商,大盤商再到中盤商,最後到城市裡的菜市場。

發電產業也是,獨立發電商負責發電(圖中灰色的Independent generation,又稱Independent Power Producer,簡稱IPP),再把電賣給中盤商,也就是公用發電廠們(下圖中綠色框框那一塊),公用發電廠再賣給我們。

我們大多數人面對的主要是「公有發電廠Utility」,但他們也會自己生產電,也會跟獨立發電廠買電。而「公有發電廠Utility」主要的工作則是把電配送到我們家裡,然後確保我們有電用不會亂停電,而且電價不會亂跳。這些公司有政府撐腰,但他們利潤的成長空間不大…

一般的公用事業 – 有特許經營權,但獲利也穩定,難以上升

「公有發電廠Utility」的股價比較穩定,因為他們的收入就是我們付的電費。電廠如果亂漲電費人民就氣炸了,我們可不想付高昂的電費,所以這一塊是被政府監管的,他們沒辦法亂漲電費。但,「公用事業Utility」也負責管理配電網絡,這是政府給的特許經營權,其他競爭者難以進入,這是他們的優勢。

獨立發電廠IPP就不同了…

獨立發電廠 – 獲利依需求而定,有可能爆賺,也有可能爆賠

剛好是公用事業的相反對吧。

獨立發電廠自己想辦法蓋電廠(這一塊倒是需要被政府監管),想辦法產電,然後透過競標把電賣給公用事業或者是其他中盤商,這篇文章解釋了電力競標的架構。當大家很需要電力時,就會競標把價格喊高,這些獨立發電廠的電力就能賣高價、他們就爆賺;但,電力需求低時,就沒人喊價啦,電力價格就很難看,這些獨立發電廠就會慘賠。

我們這次要討論的VST,就是獨立發電廠。

接下來要討論的是:

  1. VST靠哪些業務賺錢
  2. VST的成本?
  3. VST的股價容易受哪個因素影響?
  4. 我的想法

以下內容請至付費平台閱讀

歡迎免費訂閱我的美股觀察筆記

我知道,現在訊息已經太多,你不需要又一個人來幫你整理資訊,而我也無意這麼做。這份觀察筆記,會是我觀察近期股市表現後,再揉合各大媒體新聞、外資報告以及和法人同業交流後的心得。我會試圖找出資金輪動的軌跡,發掘下一波強勢股。每週一都會在本站發佈,免費分享。如果你想看看我的想法,歡迎在下方輸入你的email

🔔 免費訂閱百舜的美股觀察筆記

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以訂閱百舜的美股觀察筆記

本專欄和盈透證券合作,如果您覺得本篇文章有幫助,歡迎點擊此盈透證券的官網連結

此內容由盈透證券的付費影響者(paid Influencer)提供。 影響者不以任何其他方式受僱於盈透證券、與盈透證券合作或以其他方式附屬於盈透證券。 該內容代表影響者的觀點,不一定得到盈透證券的認同。 影響者的經驗可能不能代表其他客戶,且本內容中的任何內容都不能保證未來的表現或成功。

本文所包含的任何資訊均不構成盈透證券購買、出售或持有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或參與任何特定投資策略的推薦、促銷、要約或招攬要約。 投資涉及風險。 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定之前應獲得自己的獨立財務建議並了解與投資產品和服務相關的風險。 風險揭露聲明可在盈透證券網站上找到。

盈透證券是 FINRA 註冊經紀商和 SIPC 會員,也是美國國家期貨協會註冊期貨佣金商。 盈透證券為其客戶提供執行和清算服務。 有關盈透證券或本影片中提到的任何盈透證券產品或服務的更多信息,請訪問 www.interactivebrokers.com。

文中的任何股票代號或投資產品僅用於說明目的,並非旨在描述建議。

Podcast:

如果你懶得看字、覺得用聽的更方便,下面是我的Podcast,內容絕大部份取材自部落格和粉絲頁:

Apple Podcast ;Spotify


無留言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