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需付費才能閱讀全文)
被稱作「美國版PTT」的Reddit(股票代號:RDDT)在2024年3月上市了,上市開盤價約47塊美金。經過了快一年,現在股價已經是196.38美金了,成長了400%。但在最近2025年2月的財報中,它在財報公布後立刻下跌了16%,還好盤後收斂成只下跌5%左右,而就算財報後它大跌5%,2025年初至2月14日,它也漲了18.37%。
財報裡說了什麼?我會怎麼交易它?這部份請容我保留給付費讀者。而免費公開的部份,我會介紹Reddit這間公司,以及它和其他社群媒體(像是臉書)的不同之處。
Table of Contents
Reddit 股價,2025年初至今上漲18.37%!
就算它財報後跌了5%,截至2月14日,Reddit還是上漲了18.37%,超越S&P500

Reddit 股票 的產業背景- 目前全球訪問量第九大的網站
或許你沒聽過Reddit(其實我也很少用),所以這一段就來介紹一下它的背景和現在的地位。
Reddit很老了,2005年由三位維吉尼亞大學的室友 – Steve Huffman , Alexis Ohanian和 Aaron Swartz,創立。三位創辦人現在只剩Steve Huffman還留著,他也是Reddit現在的 CEO。

截至2025年二月,Reddit是全球流量第九大的網站,51%的流量來自美國,排名還勝過亞馬遜和Netflix(不過這個數據應該沒有統計App的流量,因為抖音還在Reddit後面)
依據2025年2月公布的最新財報,他們現在的日活躍用戶(意思是每天登錄一次以上的用戶)有1億人,周活躍用戶有3.79億人。總共有160億則以上的貼文和討論,非常驚人!
它的架構和臉書很不一樣。臉書充滿了粉絲頁(包括個人KOL和各公司官方粉專),Reddit則充滿了針對各個主題的討論區(公司稱之為subreddit),這些討論區都由版主監管著。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台灣Ptt的資深鄉民(我可是2002年左右就註冊了),那你對Reddit的這種架構會很熟悉,因為很多東西很像;如果你沒用過Ptt,台灣現在更多年輕人用的Dcard也接近Reddit的架構。所以,如果你覺得Reddit很陌生、但又想瞭解它的架構,那玩玩Ptt和Dcard可以讓你很快上手。
Reddit這種特殊的架構,讓它在眾多社群媒體中佔了獨特的一席之地,卻也帶來了侷限….
Reddit 股票 的產業背景 – 各大社群媒體總整理
下面會把整個社群媒體做個分類和統整。如果你看這些分類看得頭很痛,那這一大段只想講一個重點:Reddit在這麼多社群軟體中佔了很獨特的位子,因為它的架構不同。
各類社群軟體可以用四個維度來區分:首先是推播訊息的種類,這可以分成「以發文者為主體」和「以話題為主體」;再來則是呈現的方式,這可以分成「用文字呈現」和「用影像呈現」。
我們一個一個來說明。
- 以發文者為主體 – 就是大家最熟悉的臉書啦。你看臉書推播給你的訊息,都是由發文者為主體構成。然後下面再由追隨同一個發文者的用戶們留言,這些用戶們是因為追隨同一個發文者而聚集到一起,或者是因為都被發文者的文章吸引而聚集。發文者可能是KOL,可能是公司粉專的小編,這不一定。大部份社群軟體都是這個型態,再由此細分出一些差異。像臉書、X/推特、Thread、IG、SnapChat、抖音等都是以發文者為主體。
- 以話題為主體 – 台灣人熟悉的這類社群軟體應該是Ptt 和 Dcard。你去看Dcard推播給你的訊息,都是以「話題」為主體,下面聚集的都是對這個話題有興趣的人,甚至匿名也可以發文。話題可能包含生活經驗(像是感情、旅行等),或者是物質(包括各式各樣的消費品)。Ptt就更不用說了,它是以話題去為各個看板分類的,你要追隨某個分類看板的KOL,還要特地去搜尋作者的文章才行。美國這類架構的社群媒體比較大的就兩個,一個是Pinterest,一個是這次要分析的Reddit。
講完了推播訊息的分類後再講呈現的方式:
- 以文字為主 – 這最大宗的還是臉書,臉書主要是用文字來傳遞訊息。其他像X/推特,或者Thread也都是以文字作載體。Ptt、Dcard還有這次要分析的Reddit也都是以文字作主要載體。
- 以影像為主 – 台灣人熟悉的應該是抖音和IG。美國的Pinterest也是主要以影像傳遞訊息。
我把這些知名社群軟體畫了張分類圖如下:

你如果看完上面這一大篇文字還是霧煞煞,我們來看一下使用者介面:
Reddit 股票 的產業背景- 「以發文者為主體」的社群媒體的首頁畫面:
以下的圖比較多,為了方便閱讀,我會將圖和文字分開說明,而將圖用「圖一」、「圖二」等方式標註。
圖一是我滑”X/推特”看到的畫面,你會看到Elon Musk發文,接下來是Barack Obama,接下來是Donald Trump。你很難不注意到發文者的身份,因為他們的名字是粗體字,字體又跟內文的字體一樣大,左邊那個空空的直行又有他們的大頭像,所以你會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到他們的名字。
圖二是臉書Facebook,下圖是我滑臉書首頁的畫面。有發現嗎?那個「庫奇籃球」字體是粗體,那一橫排又只有它的名字,這也會讓我們無意間注意到它;
圖三是以影像為主要呈現方式的IG,你由上往下看會先看到限動,然後再來就會看到發文者onechampionship。它跟臉書的邏輯有點像,都是發文者的那一橫列很空,凸顯出發文者。以上,就是「以發文者為主」的社群媒體的呈現方式,IG是用影像呈現,臉書及X則都是用文字呈現。



Reddit 股票 的產業背景- 「以話題為主體」的社群媒體的首頁畫面
首先,是一樣用影像呈現的Pinterest,圖四是Pinterest的首頁。你會發現,幾乎看不出發文者是誰,只有看到各類物品。
圖五則是我滑Reddit的首頁。一樣,你會注意到的是話題本身,也就是「Harris pleasantly surprises…」的那一串字,因為這些字的字體最粗也最大。而看不出發文者是誰(那個”r/pics”不是發文者,而是指相關話題的群組)。
而也因為Pinterest 是以影像呈現為主,Reddit是以文字為主,所以做設計或者美術相關的人們叫喜歡上Pinterest找靈感,但相反的,Pinterest就少了些生活經驗(像是感情、工作)的討論,畢竟這方面較難用圖像呈現;而反過來,生活經驗方面的話題就是Reddit的強項了。
你說,這有什麼差?喔,在針對特定主題搜尋的時候就有差了….


Reddit 股票 的產業背景- Reddit、臉書、X/推特、Pinterest四大社群媒體找答案的結果
以下是我用「taiwan food」當關鍵字在四個社群媒體搜尋的畫面,你會發現,結果非常不同。臉書和「X/推特」顯示的都是「介紹台灣美食的網紅」,第一頁都是他們最近吃過的美食(圖六和圖七);圖八的Pinterest則直接推給你一堆牛肉麵等美食的圖片(看了好想吃啊)。但你會發現,點進這些圖片後它會引導你到其他網站,而不是Pinterest裡面。畢竟Pinterest以影像呈現為主,「生活經驗」不是它的強項;
圖九是Reddit,它會給你「與台灣美食相關的討論」。我自己比較喜歡Reddit這種搜尋結果。Reddit可以一次看到好多主題和好多人的想法,臉書那種呈現方式只能看到個別美食KOL的介紹,而且討論還不一定熱烈。
當然,不同的人喜歡的資訊呈現方式也不一樣。但由上面可以看到,Reddit跟臉書和推特最大的差別就是「Reddit以討論的主題為主要呈現方式」。
好啦,再重講一次開頭講的話,如果你看這麼一大段文字還是頭很昏,就記得這整段的重點:Reddit在眾多社群軟體中佔了個很獨特的位子。
這種區別,也讓它有很不一樣的受眾:




Reddit 股票 的產業背景- Reddit 用戶,和其他主流社群軟體不同
Reddit在其上市文件裡有說到他們使用者的不同,像是:32%的Reddit活躍使用者在臉書上不活躍;37%在Instagram上不活躍等等,詳細數據如下圖:

簡單來說就是,很多愛用Reddit的人不愛用臉書、IG和抖音等軟體,這兩群人互不重疊。
這對廣告主們來說是好事,這代表Reddit有獨特的受眾,可以在整個數位廣告大餅中佔有一席之地。所以,Reddit上市有它的底氣,但它可能也很難搶到臉書或者IG的市場,畢竟用戶的口味不同,喜歡用臉書或IG的人也不會來用Reddit。
而且說實在的,「以發文者為主體」的架構會鼓勵KOL們努力發文、經營內容,因為可以打開知名度;「以話題為主體」較難讓KOL打開知名度,我覺得這是大部份社群媒體會採用「以發文者為主體」架構的原因。所以…,我覺得無法拿臉書的財務數字和Reddit來對比、然後期望Reddit能達到臉書的水準,畢竟兩者不完全在同一個戰場上,目標客群也不同。而且,Reddit受限於架構的不同,也很難達到這種程度。
但,Reddit仍有它的機會。股價要漲就是要賺更多錢,像Reddit這種用廣告賺錢的公司,要賺更多錢第一就是用戶要更多,第二就是向用戶們打廣告的效果要更好。接下來我們就用這兩個面向來探討Reddit,Reddit的用戶還能增長多少呢?它已經發揮既有用戶的潛力(也就是榨出夠多錢)了嗎?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以下請至付費平台閱讀)
Podcast:
如果你懶得看字、覺得用聽的更方便,下面是我的Podcast,內容絕大部份取材自部落格和粉絲頁:
歡迎免費訂閱我的美股觀察筆記
我知道,現在訊息已經太多,你不需要又一個人來幫你整理資訊,而我也無意這麼做。這份觀察筆記,會是我觀察近期股市表現後,再揉合各大媒體新聞、外資報告以及和法人同業交流後的心得。我會試圖找出資金輪動的軌跡,發掘下一波強勢股。9/30起,每週一都會在本站發佈,免費分享。如果你想看看我的想法,歡迎在下方輸入你的email
🔔 免費訂閱百舜的美股觀察筆記
本專欄和盈透證券合作,如果您覺得本篇文章有幫助,歡迎點擊此盈透證券的官網連結
此內容由盈透證券的付費影響者(paid Influencer)提供。 影響者不以任何其他方式受僱於盈透證券、與盈透證券合作或以其他方式附屬於盈透證券。 該內容代表影響者的觀點,不一定得到盈透證券的認同。 影響者的經驗可能不能代表其他客戶,且本內容中的任何內容都不能保證未來的表現或成功。
本文所包含的任何資訊均不構成盈透證券購買、出售或持有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或參與任何特定投資策略的推薦、促銷、要約或招攬要約。 投資涉及風險。 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定之前應獲得自己的獨立財務建議並了解與投資產品和服務相關的風險。 風險揭露聲明可在盈透證券網站上找到。
盈透證券是 FINRA 註冊經紀商和 SIPC 會員,也是美國國家期貨協會註冊期貨佣金商。 盈透證券為其客戶提供執行和清算服務。 有關盈透證券或本影片中提到的任何盈透證券產品或服務的更多信息,請訪問 www.interactivebrokers.com。
文中的任何股票代號或投資產品僅用於說明目的,並非旨在描述建議。
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