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財經新聞都是13F報告,都在分析各大機構的持股。
有陣子我很用心的研究它,希望能提前看出一些機會。但後來發現我忽略了一件事,這件事克服不了,就沒法拿13F報告的資料變成投資策略,就停了。這邊先從13F是什麼開始講起,最後再來講看13F要注意的事情。
Table of Contents
13F 報告 是什麼?是美國證監會要求機構投資人揭露的表格
13F報告是美國證監會SEC要求管理資產達1億美元以上的機構投資人(包括避險基金、養老基金、資產管理公司等)揭露的表格,每季更新一次,免費公開。SEC希望能提高市場透明度,讓大眾了解這些機構的持股。
13F 報告 怎麼查?可以上美國證監會,也可以用Whalewisdom
那,要去哪查13F報告呢?你可以上美國證監會網站。
但美國證監會網站比較難用(公家單位嘛)。所以有些民間網站就做得更圖像化、更親民一點。像Whalewisdom就做得很圖像化,可以一目瞭然各大機構的持倉變化,非常好理解,強力推薦!
但13F報告這東西有個侷限…
13F 報告 的限制 – 只需揭露美股多頭部位,而且是45天前的。
13F的繳交期限是每個季底的45天內,也就是3月31日、6月30日、9月30日、12月31日等季底再往後45天。
再來,13F表格只要求揭露美股多頭部位,而不用揭露他們放空的股票,也不用揭露衍生性金融商品。機構投資人也不用交代他們持有這些股票的目的。
另外,外國股票或者未上市公司也不用揭露。
因為有這些限制,所以我們看13F時就有些地方要特別注意…
看13F 報告 要注意的地方:大股票、大資金進出值得關注,其他的參考價值就較低
「季底往後45天內」、「只需要公布持股、不用公布放空部位及衍生性金融商品」這些規矩,可能會讓我們誤會一些事。像這次的13F公佈日期是上週,也就是8月中旬,公布的卻是6月30號時的部位。
最近是財報季,如果有機構想賭A公司發財報後的波動,就去買了A公司的股票,再買進A公司的賣權。
這樣一來,如果A公司發財報後大漲,那它A公司的股票會大賺,又只會虧掉賣權的權利金,整個組合賺錢;如果A公司發財報後大跌,那它賣權的獲利可能超過股票的虧損,整個組合還是賺錢。
但光看13F,卻只能看到「它在6月30號時持有A股票」,如果忘記了「13F不用揭露衍生性金融商品」,可能誤以為這個機構看好A股票,而誤判情勢;
又或者,如果某避險基金大咖連兩季增持了B股票,
我們看了很嗨:
「喔!他覺得B會漲!」 然後我們就去買B股票,結果賠了。
這不是因為大咖看錯了,而是我們沒弄清他真正的佈局。大咖真正的意圖可能是「他覺得B股票比C股票強勢」,而不是「看漲B股票」。
什麼意思呢?
大咖連續兩季增持B,卻也連兩季增加了C股票的空頭部位。如果B、C同時下跌,B跌10%,C跌20%,那大咖能賺5%(假設資金比例1:1)。
我們卻只買B,最後賠了10%。
大咖想要的是B與C之間的差額,而不是B的漲幅;他想的是「如果B和C都漲,B可能漲的比C多,我能賺錢;如果B和C都跌,B可能跌的比C少,我還是能賺錢。」
(這就是配對交易,關於配對交易可看此文章)
不論B漲還是跌,他都賺錢,因為他同時放空了C;但如果我們光看13F,只會看到他連續兩季增持了B股票,而看不到他也同步放空了C股票,因為13F不要求揭露放空部位。
而且我們目前也沒辦法知道他放空了C,因為美國的機構投資人不用揭露空頭部位。有些資料庫可以看到某隻股票的放空部位金額,但沒辦法看到是哪些公司放空它。
我們只能追蹤這位大咖的訪談,想辦法弄到他給客戶的信,從中摸索蛛絲馬跡。而且也只能猜測,無法得知確切的想法。
所以….,要看13F的話,大公司(像是你聽過的那些科技巨頭)、大部位金額的進出可以參考,畢竟大部位金額要買要賣沒那麼方便,這些機構投資人真的可能是看好或看壞;
(像巴菲特減持蘋果就可以研究,想看我的想法的話可看此篇文章)
如果是一些比較小、你沒聽過的公司,又或者交易金額不大的,那參考價值就低了,因為我們沒辦法知道他究竟想怎麼操作。
關於我:
Hi, 我是百舜。證券分析師(CSIA)合格,曾在全台前五大券商任美股分析師,服務法人客戶,專長是挖掘法人尚未注意到的好公司。我會在這裡分析常見的美股,以及介紹各類投資策略。
如果你想瞭解更多我的背景,請看這篇文章;
如果你想看更多我的碎碎念,歡迎追蹤我的臉書粉絲頁;或者X粉絲頁
如果你想收到本站的最新文章,請在此輸入email;
如果你喜歡聽美股Podcast,歡迎追蹤我在Spotify以及Apple Podcast的「百舜說美股」
如果你想瞭解更多「生活中的美股」,歡迎參加我的付費課程
如果你想瞭解更多美股好公司,歡迎參考我的付費訂閱
本專欄和盈透證券合作,如果您覺得本篇文章有幫助,歡迎點擊此盈透證券的官網連結
此內容由盈透證券的付費影響者(paid Influencer)提供。 影響者不以任何其他方式受僱於盈透證券、與盈透證券合作或以其他方式附屬於盈透證券。 該內容代表影響者的觀點,不一定得到盈透證券的認同。 影響者的經驗可能不能代表其他客戶,且本內容中的任何內容都不能保證未來的表現或成功。
本文所包含的任何資訊均不構成盈透證券購買、出售或持有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或參與任何特定投資策略的推薦、促銷、要約或招攬要約。 投資涉及風險。 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定之前應獲得自己的獨立財務建議並了解與投資產品和服務相關的風險。 風險揭露聲明可在盈透證券網站上找到。
盈透證券是 FINRA 註冊經紀商和 SIPC 會員,也是美國國家期貨協會註冊期貨佣金商。 盈透證券為其客戶提供執行和清算服務。 有關盈透證券或本影片中提到的任何盈透證券產品或服務的更多信息,請訪問 www.interactivebrokers.com。
文中的任何股票代號或投資產品僅用於說明目的,並非旨在描述建議。
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