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選適合長期投資的公司?我覺得…

如何挑選適合長期投資的公司?我覺得…

進階實戰

微軟財報好得要命;蘋果財報雖好但無關緊要

微軟的財報好得要命,Copilot和Azure都大幅成長,所以財報公布後這家巨頭都能上漲9%。雖然當天開高走低、隔天又下跌,但這是因為美股太貴的關係,無損它財報的輝煌。

微軟,是AI浪潮下最大的受惠股之一,不輸輝達。甚至可能超越輝達。這次財報只是它競爭優勢的體現,它的優勢可以看我寫的微軟分析文章

再來是蘋果,這次蘋果財報開得滿好,但跟未來沒什麼關係。蘋果賺錢的方式分成兩類,一類是賣硬體,也就是iPhone、iPad、Mac這些;一類是賣服務,也就是無形的產品,像是Apple Care、Apple TV、蘋果稅等等。

硬體方面,公司說,客戶擔心關稅會讓iPhone變貴,所以提前先買了iPhone。這預計提升了iPhone和Mac的銷售1%。這有點殺雞取卵的味道,先把未來的成長提前到這一季了,所以未來的銷售可能不太妙;

再來就是蘋果稅。這是所有在iOS上架的App都要繳給頻果的過路費,只要我們在App裡消費,頻果就可以抽消費金額15~30%的過路費,俗稱蘋果稅。這是蘋果在「服務」的獲利主軸。

蘋果在五月初的時候,被聯邦法院下令要提供App開發商別的支付路徑,不能像以前一樣只能用蘋果自己的支付路徑,它可能就抽不到蘋果稅了。但,六月初蘋果才開始提供新機制給開發商們,而這次財報是4、5、6月的業績,蘋果稅的問題還沒反映到這一季的財報裡。

所以,還是不建議碰蘋果股票,微軟好多了。

想看更詳細的蘋果分析,請看這篇文章。

要如何挑選適合長期投資的公司?

某次演講結束後,有個年輕人來問我:「如果要選一間公司長期投資,最重要的是什麼?」

我想了想說:”競爭優勢”。

股票上漲的原理是這樣,只要美國經濟好,錢就會越來越多。人們錢越多就會花越多,那錢會花去哪呢?就會流到某些產業、以及產業中有競爭優勢的公司裡。

所以你如果要挑長期投資的股票,就要挑那種經濟好人們會花更多錢的產業,然後選在這產業裡有競爭優勢的公司

像我以前在永豐金證券工作,辦公室對面就有家7-11,一出大門過馬路就到。如果股市好、我多領了獎金,那我去7-11就會多買些東西,它就多賺了些錢。它的競爭優勢就只有一個:近。所以它賺走了我的錢,別的便利商店就賺不到了。

可是7-11的東西都便宜,就算我想花大錢,也沒什麼好買的。所以它就算經濟好也沒辦法多賺什麼錢。

但是像迪士尼,經濟好的時候我們去迪士尼樂園會花更多錢,就會買快速通關、或者住好一點的房間之類的。而且迪士尼的優勢又很難被取代。所以可以考慮長期投資迪士尼。迪士尼的分析文章請看此

微軟也不錯,AI 大概還有個幾年熱潮,微軟的優勢又很難被取代,所以也可以考慮長期投資微軟。

或許你會想:那成長呢?公司的成長不重要嗎?成長只是因為公司有競爭優勢而帶來的結果,不是底層的原因。

很多公司的成長一開始都猛得要命,分析師和媒體狂吹、說它未來會成長幾倍幾倍之類的。但它如果沒有競爭優勢,那過陣子就不見了,因為它會被其他對手幹掉。這種公司炒短線可以,賺個一波就走人那沒問題,但長期投資就算了。

那要怎麼看競爭優勢呢?這可以再寫好幾篇,但,可以先從「護城河」開始學習

想瞭解更多美股好公司?

歡迎參考我的訂閱專欄

Podcast:

如果你懶得看字、覺得用聽的更方便,下面是我的Podcast,內容絕大部份取材自部落格和粉絲頁:

Apple Podcast ;Spotify

本專欄和美國盈透證券Interactive Broker合作,如果您覺得本篇文章有幫助,歡迎點擊此盈透證券的官網連結

此內容由盈透證券的付費影響者(paid Influencer)提供。 影響者不以任何其他方式受僱於盈透證券、與盈透證券合作或以其他方式附屬於盈透證券。 該內容代表影響者的觀點,不一定得到盈透證券的認同。 影響者的經驗可能不能代表其他客戶,且本內容中的任何內容都不能保證未來的表現或成功。

本文所包含的任何資訊均不構成盈透證券購買、出售或持有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或參與任何特定投資策略的推薦、促銷、要約或招攬要約。 投資涉及風險。 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定之前應獲得自己的獨立財務建議並了解與投資產品和服務相關的風險。 風險揭露聲明可在盈透證券網站上找到。

盈透證券是 FINRA 註冊經紀商和 SIPC 會員,也是美國國家期貨協會註冊期貨佣金商。 盈透證券為其客戶提供執行和清算服務。 有關盈透證券或本影片中提到的任何盈透證券產品或服務的更多信息,請訪問 www.interactivebrokers.com。


無留言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