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0號禮拜五時美股大跌,因為川普重啟中美貿易戰。這篇不談中美貿易戰,因為已經有很多分析了。我想談估值的概念。有估值概念的人都知道美股十分昂貴,所以看到大跌只覺得這是遲早的事,並不意外;沒估值概念的人卻因為股市一直漲而過度樂觀,就容易賠錢。
所以我就來談估值的基礎概念,當你理解後就能判斷美股貴還是便宜,就能避開風險。不過,估值無法預測何時股市會跌,不是說估值高了股市就會馬上跌,這要注意。
「估值」就是估算一間公司值多少錢。股票是公司所有權的一小部份,只要能沽出公司值多少錢,就能算出股價值多少錢,而股市就是由大大小小公司的股價堆疊起來的。
如果有間公司每年不賺也不賠,但它有價值1000萬的辦公室。那這間公司值多少錢?就是一千萬,這很單純。但開公司就是要賺錢的,如果算上盈虧就變得複雜一些。
還好,估值沒有正確答案。它像一條光譜,一端是極度便宜,一端是極度昂貴,估值就在這兩端擺盪。但估值高低卻會嚴重影響股市的漲跌。為什麼呢?我用個故事來舉例…
Table of Contents
用故事解釋估值概念
假如我有間咖啡廳,我經營得很好,每年可以穩賺100萬,而且這100萬是扣除掉人事行政管銷所有費用後的淨利。
結果有一天我捅了婁子、急需現金,我就跟A說:「我用1,000萬頂給你這間咖啡廳如何?你差不多每年可以賺10%的利潤,不錯吧?」
沒想到A不是好朋友,他知道我急需現金,就說:「1,000萬我拿不出來,但500萬我有。如果你用500萬賣我,我就能在一小時內匯款給你。要不要?」
我氣得牙癢癢,但真的很需要現金,就只有答應了。A就用500萬買了每年淨賺100萬的咖啡廳,此時咖啡廳的估值就是500萬。500萬算貴還是便宜?非常便宜。貴和便宜需要有個比較的基準,這個例子就用銀行的定存利率做基準(美股的話則常用十年公債殖利率做基準)
台灣銀行的定存利率不到2%(這邊就算它2%好了),但這間咖啡廳每年可以生出20%的利潤,是不是超划算的?所以500萬的估值很便宜。
A很得意,就跟B說起他坑了我一筆的事,B很心動,就說「那我用1000萬跟你買吧?你轉手就賺一倍,我也賺到個每年賺10%的好生意,雙贏。」
A想想也對,就用1,000萬再把咖啡廳賣給了B。
現在這間咖啡廳的估值變成1,000萬,比原本的500萬貴,但還算便宜,因為它每年可以產生10%(100萬/1000萬 = 10%)的利潤,還是比定存好得多。
結果B不是想經營咖啡廳,他寫了份商業企劃書,跑去找C說:「你看這間咖啡廳多成功,它現在每年可以淨賺100萬,如果你直接用他的招牌和系統再開一間,每年就淨賺200萬了。這麼好的生意,我2000萬賣給你。你每年可以賺10%,多好。要不要?」
C 越聽越覺得自己要發財了,就花2000萬買了下來。
此時開始畫夢了,這間咖啡廳的估值變成2,000萬,裡面包含了每年實際能賺到的100萬和幻想中的每年100萬。它實際的利潤率是5%,只比定存好一點,估值變得昂貴。但因為C 相信他可以再開一間每年淨賺100萬,所以在他心中利潤率是10%,2,000萬不貴!
可是C 後來發現咖啡廳非常競爭,就算開第二間也只會賠錢。不甘心自己變成上好美盤的他越想越不爽,就去找另一個朋友D講了一模一樣的話,只是數字改了:「你看這間咖啡廳多成功,它現在每年可以淨賺100萬,你可以直接用他的招牌和系統再開三間,每年就淨賺400萬了。這麼好的生意,我4000萬賣給你。你每年可以賺10%,多好。要不要?」
D不懂咖啡廳產業,又剛繼承了一筆遺產正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很高興地買下來了。此時這間咖啡廳估值4,000萬,包含了每年100萬和幻想中的300萬,實際的利潤率是2.5%,跟定存差不多,估值貴爆了!
D買下來後才發現根本開不出第二間咖啡廳!他四處找人想用原價4,000萬再賣出去,可是沒人想買。用昂貴的估值進場就會有這個下場,當你想用同樣的價格脫手時,沒人想接。
咖啡廳從頭到尾都老實的每年生出100萬利潤,從沒變過。但估值從一開始的500萬一路漲到4,000萬,從極度便宜變成極度昂貴,因為中間參雜了夢想的水份,而且有人相信還買單了。
賣不掉咖啡廳的D想說好吧,反正放著也還有2.5%的利潤率,比定存稍微好一咪咪,就擺著吧。沒想到後來碰到新冠疫情,根本沒人敢來咖啡廳,只能做外帶。咖啡廳利潤一落千丈,從100萬掉了一半只剩下50萬。此時對4000萬的本金來說,利潤率只剩下1.25%了,比定存還慘…..。
D非常心灰意冷,只有認賠賣出。他開3000萬沒人要、開2000萬沒人要,最後只好用500萬賣給了E。E用500萬買了個每年能生出50萬的咖啡廳,利潤率10%,估值再度變得便宜。
股市的估值包含實際的獲利和幻想
股市的估值概念就差不多如此,股價就是公司的價值,這包含了實際的獲利能力和幻想的美好未來。當你買進的價格含了太多幻想成份,就會發現沒人願意買,此時股價就容易跌,因為賣的人比買的人多太多了;
相反的,如果你買進的價格裡大部份都是實際獲利、幻想未來的成份很少,那就會有一堆人想要買,股價就易漲難跌。
問題是,要怎麼判斷股價含有多少的幻想成份?這很難,就連實際的獲利都會一直變化,每間公司、每個產業牽扯到的因素都不同。還好,判斷整個美股比判斷單一公司簡單多了,這可以參考巴菲特指標。
巴菲特指標可簡單判斷美股貴還是便宜
(延伸閱讀:如何預防股市大跌?可以參考巴菲特指標)
巴菲特指標 = 美股市值 / 美國GDP,「美國GDP」就是美國這個經濟體能產生的利潤,美股市值則是整個美股的價錢。
當「美股市值 / 美國GDP」太高,就代表美股市值有很大的幻想成份,這就叫估值昂貴;
當「美股市值 / 美國GDP」 很低,就表示美股市值裡大部份是實打實的獲利能力,就叫做估值便宜。
(還有很多估值指標,但巴菲特指標是最容易理解的指標之一,所以這邊用這個來解釋。)
2021年11月時,巴菲特指標達到203.67%,也就是美股市值是美國GDP的2.03倍,這時候股市非常貴,沒人願意用這個價錢買股票,所以股價就崩了,2022年跌了一整年;
今年二月時,巴菲特指標達到205%,一樣非常貴,後來就發生了四月的股災;而在10月8號時,巴菲特指標達到221.56%,比今年二月還要貴!這時候願意買股票的人很少,所以川普一宣佈中美貿易戰股價就崩了。
我在訂閱專欄裡有篇文章「順勢交易的實戰心得」,裡面寫了幾點我做順勢交易會注意的地方。其中一點就是「注意股市整體的估值」,除非你打算買進後兩三天就賣,不然估值很貴時就別加碼也別進場了。估值昂貴時加碼很容易立刻就停損,或者買進後不久就原價賣出,白忙一場。
以上就是估值的基本概念,希望對大家有幫助。目前巴菲特指標超過200%時美股就算貴了,就要注意風險啦。
關於我:
Hi, 我是百舜。證券分析師(CSIA)合格,曾在全台前五大券商任美股分析師,服務法人客戶,專長是挖掘法人尚未注意到的好公司。我會在這裡分析常見的美股,以及介紹各類投資策略。
如果你想瞭解更多我的背景,請看這篇文章;
如果你想看更多我的碎碎念,歡迎追蹤我的臉書粉絲頁;或者X粉絲頁
如果你想收到本站的最新文章,請在此輸入email;
如果你喜歡聽美股Podcast,歡迎追蹤我在Spotify以及Apple Podcast的「百舜說美股」
如果你想瞭解更多「生活中的美股」,歡迎參加我的付費課程
如果你想瞭解更多美股好公司,歡迎參考我的付費訂閱
本專欄和盈透證券合作,如果您覺得本篇文章有幫助,歡迎點擊此盈透證券的官網連結
此內容由盈透證券的付費影響者(paid Influencer)提供。 影響者不以任何其他方式受僱於盈透證券、與盈透證券合作或以其他方式附屬於盈透證券。 該內容代表影響者的觀點,不一定得到盈透證券的認同。 影響者的經驗可能不能代表其他客戶,且本內容中的任何內容都不能保證未來的表現或成功。
本文所包含的任何資訊均不構成盈透證券購買、出售或持有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或參與任何特定投資策略的推薦、促銷、要約或招攬要約。 投資涉及風險。 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定之前應獲得自己的獨立財務建議並了解與投資產品和服務相關的風險。 風險揭露聲明可在盈透證券網站上找到。
盈透證券是 FINRA 註冊經紀商和 SIPC 會員,也是美國國家期貨協會註冊期貨佣金商。 盈透證券為其客戶提供執行和清算服務。 有關盈透證券或本影片中提到的任何盈透證券產品或服務的更多信息,請訪問 www.interactivebrokers.com。
文中的任何股票代號或投資產品僅用於說明目的,並非旨在描述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