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把握「越跌越買」,那不妨試試「越漲越買」!

投資觀念及策略研究



百舜有個朋友,
是金融界的前輩。
他2000年左右就入行了
而百舜入行的時間,
是在2008年底,
金融海嘯發威的時候。
那陣子,狀況很差。
所以他就常常講古,
說著當年有多美好。
聽著聽著,一個疑惑就冒出來了:
「既然當初獎金這麼好領,為何不考慮退休了呢?」
「唉,別提了」他說。


原來,2008年台股剛下跌時,
他滿心認為這是撿便宜的好時機。
於是,不但大筆大筆的買股票,
還融資加碼,拼命砸錢進股市裡。
結果,沒想到金融海嘯跌那麼慘,
存款不夠繳保證金不說,
還硬生生被斷頭停損,
受傷慘重。


後來我才知道,
那一年,這樣的慘劇不少。
這一切,都來自於我們習慣「越跌越買」。

為什麼會習慣「越跌越買」?

這來自於生活的習慣。
因為生活中,
所有東西的價格變動都很小。
而且品質很一致。

便當價錢不會每秒跳一次;
衣服也只在換季才調整;
油價算是最常變動的民生必需品了吧,
也隔段時間才會調整一次。
我們周遭多數「有標價」的東西,
變動都不像股價這麼快速。
而且,這些「有標價」的東西,
品質也不會忽上忽下。
打折的衣服不會更難穿 ;
降價的車也不會少顆輪胎。
所以,當看到價格變低,
我們就會自動假設它的品質不會跟著變差。
而用更低價買到相同品質的東西?
當然很明智!

但,「股票的品質」卻時時在變

而股票的品質高低,就是公司賺錢的能力好壞。
公司越會賺錢,股票品質就越高;
公司快完蛋了,股票品質也就差不多了。
可是,會影響股票品質」的因素五花八門,
甚至可說千奇百怪。

產業動態、總體經濟、公司營運、競爭對手興衰等等,
族繁不及備載。

這也是大家覺得投資很麻煩的原因,
因為,要分析一間公司股價值多少錢,
實在很複雜。

更麻煩的是,當股價下跌時,
我們很難知道是因為公司要完蛋了,
還是暫時跌好玩的。
萬一真正原因是公司快完蛋了,
但我卻認為只是暫時跌一下而大量買進…..
後果就可想而知。

這,就是「越跌越買」的風險所在。

「越漲越買」來取代:

股票在這一秒的報價,
就是市場上所有人在這一秒認同的價格。
不然就不會成交了。
背後一樣包含了千萬種因素:
樂觀氣氛、銷售預期、對千里之外戰爭的看法等等,
依舊族繁不及備載。


不同的是,當股價漲上去了,
我們可以知道:千萬種因素的加總,
讓市場認同這個價格。

我們可以下一個新的假設:
當股價上漲時,代表公司會更好,
所以要買!
當股價下跌時,代表公司變糟了,
所以要賣!
如此一來,
我們就只會在上漲時買進,
在下跌時賣出。
久而久之,複利就會讓錢變多。

最後:

要用投資獲利,
一點都不難。
只要我們能把舊有的無效觀念變一下,
就會對投資有完全不同的想法。

相關文章:

無留言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